|
雙管齊下解糾紛 ————莆田荔城法院積極探索“人大代表+法院”工作模式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2月4日訊 近年來,莆田市荔城區人民法院積極探索“人大代表+法院”工作模式,多渠道、多維度與代表溝通聯絡,邀請人大代表參與糾紛化解,最大限度凝聚解紛合力,將調解、服務觸角延伸到群眾身邊,為基層社會治理增添了新動能。 不久前,在莆田市荔城區綜治中心,人大代表與經辦法官就姚某某與林某交通事故一案進行調解,并成功達成協議,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的效果。 今年5月,林某駕駛的輕便二輪摩托車途經交叉路口時,未注意觀察路面情況,車速過快導致其后座貨物掉落,與姚某某發生碰撞,造成姚某某向后仰倒受傷及車輛損壞。交警部門認定林某承擔事故全部責任,姚某某無責任。后經某司法鑒定所鑒定,姚某某構成十級傷殘。此后,雙方就人身損害賠償多次溝通未果,姚某某訴至荔城區人民法院。 法院受理該案后,承辦法官考慮到林某的車輛并未投保,且姚某某年事已高,若一判了之,姚某某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收到賠償款,不利于傷情康復,對其子女也造成較大的經濟壓力,不利于實現案結事了。 為了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更快、更好地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承辦法官第一時間對案件進行評估,并邀請人大代表黃劍森參與調解。調解過程中,黃劍森充分釋法明理、溝通協調,勸導雙方權衡利弊、互諒互讓,并告知林某若案件進入訴訟程序和執行階段將會增加的經濟成本、時間成本及所需承擔的法律后果。 經過經辦法官與人大代表的多次溝通協調,原、被告雙方的調解差價逐漸縮小,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至此,該起糾紛得到了圓滿解決。 “人大代表+法官”雙管齊下,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群眾基礎好、社會威望高、溝通能力強等特點,合力做好矛盾糾紛化解,這是荔城區人民法院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強化人大代表參與矛盾糾紛調處實效的生動實踐。 (陳靜 陳琦 許萍萍 蔡琳琦)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