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市長樂區(qū)公安局江田派出所40年來賡續(xù)紅色血脈,不斷開創(chuàng)工作新局面———— 鐵軍隊伍,有一份“鍛造秘籍”!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2月6日訊 1944年8月,福建省委機關與武裝主力成員晝夜不停地徒步跋涉,秘密入駐長樂江田南陽村,紅色電波從這里發(fā)出…………此后10個月,南陽村成為全省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及南方革命的重要戰(zhàn)略支點。 曾經的烽煙彌漫,如今重歸寧靜,但這里的古厝與青山,依然傳遞著革命先輩的理想信念。1984年,在這片紅色土地上,福州市長樂區(qū)公安局江田派出所成立。40年來,一代又一代公安民警把英勇無畏、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等紅色基因融入血脈,不斷開創(chuàng)工作新局面,鍛造了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奉獻的鐵軍隊伍。 傳承紅色基因 “隊伍的接力棒交到哪里,紅色基因就傳承到哪里。”江田派出所所長李峰介紹,“新警來報到的第一課,就是瞻仰省委舊址、革命紀念史館等,傳承好革命先輩的‘紅色家底’。” 一段可歌可泣、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一篇硝煙彌漫、氣勢恢宏的革命史詩…………沐浴在“江田南陽精神”下的江田派出所,不遺余力地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揮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鑄就了一支“紅心向黨、熱血為民”的忠誠警隊。 多年來,江田派出所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充分利用紅色文化精神底蘊和紅色資源優(yōu)勢,組織民警、輔警開展黨建和紅色教育活動,引導全所黨員民警、輔警在各項工作中發(fā)揮黨員先鋒和黨支部戰(zhàn)斗堡壘作用,著力打造“黨建紅+公安藍”基層特色黨支部。 “我剛來所里報到時,所領導就帶我在紀念館里細聽講解、細看文物,被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深深感動。他們的精神也是我們前行的強大動力。”新警陳璐娓娓道來。那是她第一次在紅色記憶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堅定公安責任與使命擔當。 今年以來,江田派出所開展政治理論學習近40次、紅色教育活動10次,召開專題會議10多次,支部書記上黨課近10次,積極打造“領導作示范、黨支部筑堡壘、黨員當先鋒”的良好局面,全力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扎實有效開展。 厚植為民情懷 80年前,在江田南陽,福建省委開展了一系列抗日反頑活動,在福建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新時代,賡續(xù)紅色血脈的江田派出所,立足“派出所主防”職能定位,將“楓橋經驗”與轄區(qū)實際相結合,始終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作為主動創(chuàng)穩(wěn)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努力構建多元化調解矛盾、零距離服務群眾的工作機制。 “真是辛苦你們了,為了我們的事情跑了這么多次…………”近日,南陽村村民陳某和陳某財對前來案件回訪的江田派出所民警說道。 原來,陳某和陳某財是鄰居,受陳某財家房子屋檐形狀的影響,每到下雨天,就會有大量房檐水滴在陳某家墻壁上。陳某多次向陳某財提出重修要求未果,久而久之,兩家人矛盾越積越深。不久前,雙方再次因此事引發(fā)爭吵,差點動起手。附近村民見狀立馬撥打報警電話,叫來民警從中調停。 在充分了解情況后,派出所組織綜治中心、村干部、網格員、鄉(xiāng)賢組成調解隊伍多次組織調解,綜合雙方經濟條件和相關訴求形成調解方案,向當事人說明事理、說透法理、說通情理。最終雙方達成一致,當場簽訂調解協(xié)議書,該起矛盾得以圓滿化解。 今年以來,江田派出所深入轄區(qū),逐村、逐戶開展走訪調查,共化解矛盾糾紛10多起,成功率達100%,真正把群眾“煩心事”辦成“滿意事”。 創(chuàng)新警務模式 如今,南陽村已成為一個粗具規(guī)模的紅色旅游基地,吸引全國各地游客參觀游覽。 “陳亨源故居是當年省委機關開會辦公的地方,省委機關在南陽期間,積極發(fā)動沿海各縣開展抗日武裝斗爭,部署抗日游擊戰(zhàn)爭…………”一抹“警察藍”在人群中十分亮眼,吸引著不少游客駐足。 民警一邊維持客流秩序,一邊向游客講解,成為一道獨特的“風警線”。江田派出所的民警、輔警幾乎人人都熟悉南陽的紅色印記故事,在這里,他們既是紅色地標的守護者,也是紅色文化的傳播者。 “警察同志,我的腳扭傷了,我和兒子被困山里,手機快沒電了,急需救援。”今年2月,江田派出所接到村民林某的報警求助電話。民警立即聯(lián)系江田鎮(zhèn)護林人員,帶齊救援工具立即上山。 因事發(fā)地山路崎嶇、灌木叢生,車輛無法進入,搜救人員只能冒雨在泥濘濕滑的山路上徒步搜索。搜救人員的衣服被劃破,好幾名搜救人員的額頭、雙手被荊棘劃出道道血印。為了盡快找到被困人員,搜救人員顧不上休息,借著手電的光亮深一腳淺一腳地前行,最終在一雜草堆中發(fā)現(xiàn)林某父子,并采用肩扛、人抬等方式,成功將倆人營救下山。 像這樣聯(lián)勤聯(lián)動幫助游客的例子還有很多。針對轄區(qū)旅游旺季和景區(qū)治安特點,江田派出所主動協(xié)調鎮(zhèn)、村、轄區(qū)村民等多方力量,形成群防群治新機制,做到按需施策,合理調整布控警力,讓警力跟著警情走,實現(xiàn)主動巡防、精準防控,不斷提升見警率和景區(qū)治安管理水平。今年以來,該所為游客提供咨詢服務100多次,尋回游客丟失財物、證件10多件,救助服務游客10多人次。 (本報記者 陳欽祥 通訊員 榕公宣)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