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2月13日訊 找準關鍵點、挖掘情感線、擴大服務面。近年來,漳平法院在面對家事糾紛逐年上漲的趨勢下,探索出點、線、面三維發力,全力打造“和立方”家事審判特色品牌,一體推動婚姻家事糾紛源頭治理,切實將家事案件的矛盾糾紛消解在基層、化解在源頭,引領新家“楓”。 今年2月,漳平法院進一步優化完善“和立方”家事調解工作室工作制度,選派經驗豐富、擅長調解的家事法官,駐點工作室專攻婚姻家庭糾紛,同時引入32名家事調查員、心理咨詢師組建專家團隊。工作室設立第二天,就接到了一起撫養權糾紛案。 原來,阿玲與阿輝于2023年底離婚,兩個子女均由阿輝帶領撫養。后阿玲聲稱,阿輝情緒不穩定,如果孩子接受了自己的生活用品,就會被阿輝暴打,希望法院能夠變更大女兒的撫養權。駐點法官隨即與家事調查員聯合開展實地調查,發現阿玲所稱的暴打行為并不屬實,且大女兒今年剛好滿8周歲,她對法官表示,母親從未關心過自己,自己愿意與父親生活在一起,故法院對阿玲的主張不予采信。法官隨即開展“沙發談心”,對父母二人進行了教育,二人也當場表示會放下成見,共同呵護孩子健康成長。 婚姻家庭糾紛中,僅通過訴狀上的三言兩語、證據證明的些許事情、雙方庭審中的辯論,很難找到真正的癥結所在,故實地走訪顯得尤為關鍵。近年來,漳平法院努力將工作室打造成為婚姻家庭矛盾化解的“專家門診”,設立以來,共開展實地調解559次,成功調解案件213件,以實際行動貼心守護群眾“穩穩的幸福”。 以情說理,是織密“柔性司法”經緯線。阿芳和阿華于今年5月鬧離婚,二人對共同建立的自建房存在爭議,多次發生爭吵、肢體沖突并報警處理未果。調解過程中,經辦法官帶領二人回憶共同攢錢建房的期盼與美好,以及分析大打出手對孩子的影響,并提出了阿華給予經濟補償金,阿芳搬離的方案。二人回去后經過深思熟路,重歸于好。 秉持“夫妻和順、家庭和美、社會和諧”的修復性司法理念,近年來,該院將審判視角從財產債務片面分割轉換為家庭成員關系修復,在庭審中增加“共憶美好”環節,引導家事矛盾“軟著陸”,2022年以來,促成夫妻和好34對。 今年4月,阿平訴至法院,請求法院準予其離婚,并對其與妻子共同經營的花圃花苗進行分割。二人對分割份額存在較大爭議,多次產生肢體沖突。 了解情況后,漳平法院村居法官當即聯系理事公,理事公充分發揮了解村情民意的優勢,引導雙方要互諒互讓、權衡利弊。在雙方情緒穩定以后,村居法官釋明涉及財產分割的相關法律法規,通過村居法官與理事公的相互配合,成功讓二人各退一步,合理分割完財產。 此次調解運用“村居法官+理事公”模式,充分發揮村居法官“釋法優勢”與理事公“說理優勢”的互補作用,真正實現案結事了。 為釋放“1+1>2”的基層治理疊加效應,該院不斷探索將法院調解與漳平特色基層文化相結合,先后融合“理事公”“和睦里”“三杯茶”“娘家人”四個基層調解法,構建“多主體+多渠道+多層級”家事糾紛預防化解新模式,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聯合救濟,提升全社會對家庭糾紛、家庭和睦的重視度。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事無小事,漳平法院貫徹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人民至上,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多措并舉化解糾紛,做到服務不缺位;因成績突出,該院先后獲評“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相關經驗入選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優秀案例。 (本報記者 邱玉香 通訊員 卓萌 鄭雨柔)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