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2月13日訊 近年來,泰寧縣新橋鄉積極踐行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推行“155”能人服務機制,建立以致富帶頭人、民間手藝人、文明倡導人、法律明白人和科技特派員等人員為主的“能人庫”,依托鄉綜治中心增設“能人工作室”,實現村民“訴求一站式受理”“糾紛一攬子調處”“困難全鏈條解決”,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矛盾糾紛“能”解 不久前,“能人工作室”接到村民吳某德的調解訴求,反映同村村民吳某越在沒有征得自己同意的情況下,把自家開辟的竹山便道挖斷。本著友好睦鄰的想法,吳某德沒有追究,而是重新開辟一條新的竹山便道。然而,吳某越得寸進尺,竟又想占用這條新的竹山便道。 “如果他想共用這條新的竹山便道,就得賠償我之前的損失。”聽取吳某德的訴求后,鄉綜治中心工作人員立即叫上村里的“矛盾調解能人”鄒日升一同展開核實工作,并通知雙方當事人趕往現場。 然而,吳某越表示不接受調解,也不愿意接受吳某德所謂的賠償,雙方再一次發生口角沖突。 考慮到雙方矛盾由來已久,鄒日升邀請雙方到綜治中心“能人工作室”進行協調處理。調解期間,鄒日升和綜治中心工作人員相互配合,引導當事人說出各自訴求,并對雙方當事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經過兩個多小時耐心細致的調解,最終敲定方案、達成調解協議,雙方當場握手言和。 “講清了法,說通了情,矛盾也就去了根。”鄒日升介紹說。“事后雙方均表示大家都是鄉里鄉親,過去沒有注意表達方式和情緒控制,把小事變成了大事,以后會和睦相處,互幫互助。” 雙方當事人離開時,皆表達了對綜治中心“能人工作室”的感謝。 民生民事“能”管 “村里的路燈經常不亮,路上經常有車子經過,傍晚很不安全。”6月24日,在新橋鄉嶺下村村民現場“點單”會上,村民王大爺率先提出問題。 “我會安裝路燈,這件事就交給我吧!”聽完王大爺的擔憂,“民間手藝能人”黃連旺主動接過“村民點單”的這個任務。 為讓村民們在夜間出行更加安全、方便,黃連旺還主動深入村莊各個角落,實地勘察路況和照明需求,摸排需要安裝路燈的位置和數量,并承擔起路燈采購和安裝工作。在安裝過程中,黃連旺嚴格把關每一個細節,確保路燈的亮度、高度和角度都符合標準。在其精益求精的努力下,一盞盞明亮的路燈很快在村莊的道路上亮起。 路燈的安裝不僅照亮村莊的夜晚,也照亮村民的生活,切實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王大爺滿足地說:“現在晚上出門再也不用擔心看不清路了,心里踏實多了。” 像這樣的“點單”會,新橋鄉每逢周一下午便組織能人下鄉,變“矛盾找上門”為“上門找矛盾”,走到群眾“家門口”,讓群眾不出鄉、不出戶就能解決心頭難題。同時,巧用“能人服務機制”,通過搭建“155”點單小程序、“能人工作室”線上線下“雙渠道”收集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今年來,該鄉累計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6件,解決路燈修復、竹山管護等民生問題50余件,獲群眾四星以上好評率達100%。 普法教育“能”傳 “怎么識別詐騙電話?”“怎么防止養老詐騙?”“民法典里關于子女撫養、老人贍養是怎么說的?” 每當村民們聚集在新橋村議事亭里,一個接一個問題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再由現場的“法律明白人”黃源泉一一解答,村民們不僅能在邊聊天邊學習的方式中掌握法律知識,鄰里間的關系也變得日趨和諧。 從“被動普法”到“主動學法”轉變,離不開村里“法律明白能人”的作用。作為新橋村的干部,黃源泉堅持帶頭學法、模范守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在村里開展普法宣傳、熱心調解矛盾糾紛,解決了群眾一件又一件的煩心事,展現出“法律明白人”的風采。 近年來,新橋鄉堅持由各村文明倡導人、法律明白人示范帶動,打造“孝德嶺下”品牌,共評選鄉、村兩級“新時代文明戶”108戶,再從“新時代文明戶”中選出18名“法律明白人”,每村配有兩名,定期開展法律宣講,激發村民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讓村民真正懂法、愛學法、遵守法、會用法。 下一步,新橋鄉將持續運用“155”能人服務機制,著力打造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基層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基層治理能力與治理水平。 (本報記者 彭冬晴 通訊員 廖升平 陳寶娟)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