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綜治中心職責 創新綜治工作手段 以基層善治助推三明之治 在泰寧,“智慧旅游”覆蓋全縣,讓矛盾糾紛止于訴前;在建寧,破除地域、部門、治理模式等三大“邊界”的閩贛邊界綜治中心暢通溝通協作渠道;在永安,調解員“畬長老”入駐綜治中心的做法讓治理“觸角”延伸到“末梢”細節………… 近年來,三明市不斷創新綜治工作手段,將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作為化解矛盾糾紛和防控社會治安風險的重要一環,努力破解服務群眾、矛盾化解、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難題,以基層善治助推三明之治。 打造“大中心” 建強基層治理“綜合體” “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這說的是三明市全面推動落實建立的“三級綜治中心”。自2023年下半年開始,三明市持續推動市、縣、鄉三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采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責任成效化的方式,在三明織起一張平安穩定的“安全網”。 在三元區新市中路,總建筑面積3057平方米,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實體化運作的三明市市區一體化綜治中心,整合各類資源,匯集信訪接待、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訴訟服務、公共法律服務、網格服務管理、指揮調度等功能,對群眾上門反映的矛盾糾紛,開展集中會診調解,切實將矛盾糾紛止于訴前、解于源頭。 在沙縣區府北路,總建筑面積760平方米的沙縣區綜治中心以創新集成的思路,整合區信訪信息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人民調解中心、智慧治理服務中心訴求平臺等多個功能板塊,構建“多中心、多功能”綜合體,真正成為民情“直通車”、民意“疏通渠”,全心全意當好群眾“服務員”,有力推動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 三明市綜治中心主任林鳳輝介紹,三級綜治中心的建設,有力推動了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融合、資源的整合、力量的聚合,為加快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三明、法治三明提供有力保障,為三明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 截至目前,全市11個縣級和141個鄉級綜治中心均按照“六有”建設標準完成規范化建設,正全面轉入實體實戰運行。 依托“智慧網” 打造矛盾調處“終點站” “你好,寨下大峽谷處有游客和村民發生激烈沖突,請派人前往現場支援。”今年國慶假期期間,泰寧縣寨下大峽谷景區售票處工作人員楊晨曦啟動一鍵報警功能,第一時間將情況報給縣綜治中心。 當天,來自福州的連某一家三口自駕游來到該景區,因停車場車位已滿,連某便將車停在村民楊某家樓下。然而,楊某家的一把剪刀突然從三樓掉下,直插進連某的前車窗玻璃,雙方就賠償問題僵持不下。 泰寧縣綜治中心工作人員接到警情,立刻組織民警、涉旅專職調解員等人員力量前往現場。抵達現場后,工作人員首先將雙方當事人邀請到旅游警務室進行調解,并由專職調解員給出折中意見,建議楊某賠償連某更換車窗玻璃的費用,考慮到連某違規停車在先,也應當承擔部分責任,楊某不需要全額賠償車窗玻璃更換費用。 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說理下,雙方當場簽訂和解同意書:楊某賠償連某50%的車窗玻璃更換費用。事后,民警還對雙方當事人作出批評教育。 “泰寧是旅游大縣,年接待游客量達800余萬人次,近兩年涉旅矛盾糾紛450余起,約占全縣矛盾糾紛總量的10%。”泰寧縣綜治中心負責人楊俊告訴記者。為實現快速響應和高效指揮,有效應對和處置問題,泰寧縣綜治中心特別整合接入“智慧旅游”系統,通過實時監測識別景點售票情況及特定區域的人數,進行反電詐等平安宣傳信息投放,下沉景區現場化解旅游糾紛等方式,堅持以科技力量為支撐,借助智能化手段,為基層治理提質增效注入強大動力。 今年以來,該縣通過智慧平臺收集受理涉旅矛盾糾紛8起,景區投訴同比下降90%。 聚焦“實戰化” 打出為民服務“組合拳” 7月15日,位于永安市青水畬族鄉永寧南街71號的“畬長老”調解工作室收到轄區村民鄭女士的求助,稱其過世的丈夫開荒種植的竹山與鄰居的竹山存在10多平方米的權屬問題,雙方爭吵多年無果。 作為“畬長老”調解工作室的一員“老將”,鐘順湖立即召集雙方進行調解。在調解過程中,鐘順湖耐心聽取雙方意見,就矛盾原因深入分析,最終提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雙方握手言和。這是“畬長老”調解工作室解決的眾多案例之一。 青水畬族鄉是福建省19個少數民族鄉之一,畬族人口占全鄉總人口數的35%。老百姓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因立場不同、意見不一的鄰里糾紛時有發生。針對百姓矛盾糾紛問題,今年6月,鄉黨委、政府在原有被當地畬族老鄉親切稱呼為“老人鋪”調解工作法的基礎上,成立青水畬族鄉“畬長老”調解工作室,依托退休老干部、返鄉企業家以及熱衷于人民調解公益事業的各界人士,按照畬族習俗,化解群眾矛盾糾紛。 像這樣有特色調解方式的基層綜治中心,如今正在三明各個地方拔節生起———— 建寧縣里心鎮立足閩贛邊界實際,聯合里心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門,合力搭建閩贛邊界綜治中心,并與廣昌縣水南圩鄉、南豐縣傅坊鄉共同探索建立“溝通協作‘零距離’、排查防控‘零死角’、風險隱患‘零留存’”的“三零”化解邊界糾紛工作法,有效解決涉邊界矛盾糾紛、違法犯罪問題;明溪縣不斷深化拓展“僑鄉楓橋”解紛工作法,在縣、鄉綜治中心建設融入涉僑元素,在中部的縣綜治中心和東片的沙溪鄉、西片的蓋洋鎮綜治中心增設涉僑調解室(含遠程視頻),提升打造“一站式”與線上線下、境內境外相銜接貫通的涉僑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體系………… 下一步,三明市委政法委將聚焦綜治中心職責任務,加強平臺和機制建設、整合各類資源,推動各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體化運行、實戰化運轉,實現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 (本報記者 彭冬晴)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