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是不是經常收到這樣的短信?短信里提醒積分可以兌換禮品,讓大家點擊一個鏈接。這樣的鏈接可以點擊嗎?” “‘足不出戶,純手機操作’‘動動手指就賺錢’,看到這樣的廣告,大家會不會心動?這不是天降的‘餡餅’,而是騙子設下的陷阱。”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這個視頻,了解騙子是怎么通過一通電話就可以將陷阱包裝成‘餡餅’的。” ………… 日前,平潭法院金井法庭聯合興業銀行平潭分行走進鹽城社區,開展以“防詐于心、反詐于行”為主題的“言(鹽)之有理”法律講堂第七期暨金融反詐進社區活動,共同織密金融防詐反詐網,守住社區居民的“錢袋子”。 講堂上,興業銀行平潭分行宣講員通過生動有趣的小視頻、宣傳片等載體,深入淺出地向社區居民講解了日常生活中網絡金融詐騙五大常見騙術,讓居民對金融詐騙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增強他們識詐防詐的意識。 “今天看到微信語音連線居然都可以用AI造假,詐騙手段越來越厲害了。還好銀行工作人員給我們總結了詐騙識別公式,很好記,以后金錢交易時我們要保持高度警惕,不給騙子可乘之機。”社區居民王先生說道。 “我可以把我的手機卡、銀行卡賣給別人嗎?買賣信用卡有法律風險嗎?” “剛才我們銀行宣講員舉的幾個例子里的詐騙團伙肯定涉及刑事犯罪了,他們涉及了什么罪名,要負什么法律責任呢?” ………… 銀行宣講員宣講完金融詐騙常見套路后,金井法庭法官緊接著向社區居民普及金融詐騙相關的法律法規,通過案例和生活場景中“關鍵時刻的關鍵提醒”等方式,向大家詳細解讀金融詐騙罪中較為重要的,且與大家生活息息相關的信用卡詐騙罪、貸款詐騙罪等犯罪構成,并且介紹了遇到金融詐騙后如何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這節課既能學到怎么識別詐騙,又能知道被騙后怎么保護自己,一次就能學到、學全、學會,真長知識。”社區居民林女士開心地說道。 持續打擊治理金融欺詐直接關系群眾“錢袋子”安全,平潭法院持續深化聯動協作,合力營造全民參與、全民反詐的社會氛圍,嚴厲打擊治理非法金融活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防詐“免疫力”,守好百姓的“錢袋子”。 (本報記者 陳菁 通訊員 魏歡)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