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走村頭”到“握筆頭” ————走近明溪縣公安局指揮中心主任李建平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2月19日訊 用鏡頭記錄美好瞬間,用筆頭講述警察故事…………明溪縣公安局指揮中心主任李建平在“潤物細無聲”中系好警民聯系紐帶,展現平安建設成果。 自2009年8月考入明溪縣公安局以來,李建平先后在農村派出所、政工室、指揮中心(辦公室)等多個崗位工作。從“走村頭”到“扛鏡頭”再到“握筆頭”,他始終追求精益求精,盡最大努力爭取最好的工作結果。憑借這份執著,他取得不俗的工作業績: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獲得嘉獎7次。 “村頭”厚植為民情懷 初入警營,李建平被分配到較為偏遠的農村派出所工作。農村派出所警力少,日常工作大多是解決群眾的家長里短事,與其入警前的設想有很大差距。 但是,李建平迅速調整心態,認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并很快認識到農村警務工作必須做到人熟、地熟、情況熟。單肩包、筆記本、小手電成為他的“忠實伙伴”,“張家兒子在哪務工”“李家有什么困難”等轄域情況他也做到入腦入心。 不知疲倦的李建平每日在村頭路尾走訪群眾,甚至因為村民白天要干活,他就選擇傍晚時間下村走訪。家里有沒有常住人看燈光、有沒有外來人口看用餐人數、鄰里關系好不好看氛圍,這就是李建平總結出的“三看”社區工作法。 對掌握到的群眾急事難事、鄰里矛盾糾紛,李建平都用心用情化解。2011年7月的一次走訪中,他得知轄區70多歲的黃大娘40多年前獨自從江西萍鄉遷移到明溪居住,但因未及時辦理落戶事項,導致江西老家和現居住地均查詢不到黃大娘的戶籍信息。李建平立即核實黃大娘遷居情況,查閱戶籍檔案,積極與江西警方溝通對接,最終幫黃大娘找齊資料并辦理落戶手續,讓她享受到現今各項養老政策。此后,倆人結下“親緣”,黃大娘將李建平所做的點點滴滴牢記心中,逢人便夸。 從2009年8月至2012年11月的3年多農村派出所工作中,李建平共幫助群眾120多人次,為村民辦好事實事40多件,用實際行動贏得轄區群眾稱贊。 “鏡頭”定格精彩瞬間 2012年11月,李建平被調至明溪縣公安局政工室,負責公安宣傳工作。面對新任務,李建平依然保持工作的那份較真勁,多渠道收集新聞媒體資源,每天翻閱各類報刊和上級通知文件,學習新聞宣傳手法,掌握時下公安新聞宣傳熱詞,有針對性地策劃階段性宣傳內容。 李建平利用派出所工作經驗,將群眾最關心、最關注的話題列為首要宣傳內容,注重用最真實、最鮮活的案(事)例宣傳法律法規、展示公安形象。為及時收集一手新聞素材,他將瀏覽公安內網作為每天工作的首要任務,看看有哪些“新鮮事”發生。同時,為減輕基層民警負擔,他堅持“專人做專事”,通過組建宣傳微信群,由一線民警在微信群提供有宣傳價值的“只言片語”,自己則及時跟進了解案(事)件過程,收集視頻或圖片素材,采寫稿件,減少一線民警撰寫信息的工作量。 針對重大案(事)件或主題性宣傳,李建平隨警作戰,定格民警克服艱難險阻的每個瞬間。通常白天收集完素材,夜晚再加工稿件…………在他的不舍晝夜下,明溪縣公安局宣傳的時效性和穿透力大幅提升,圖文稿件被中央、省、市、縣新聞媒體采用320多篇。 面對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李建平主動求變,于2015年9月參與開通“明溪警方”微信公眾號,并與“明溪公安”新浪微博、騰訊微博,以及各所隊微信號、美篇號形成宣傳矩陣,打好公安宣傳整體戰、合成戰,多篇微文收獲閱讀量上萬人次、點贊數上千人次的宣傳效果。工作之余,他也自費報名網絡課程,學習攝影技術和PS、AE、Pr等圖片及視頻剪輯工具,提升宣傳技能,精心策劃制作公安宣傳短視頻43期,推動公安宣傳工作與時俱進、宣傳方式豐富多彩。 “筆頭”講述警隊擔當 2018年11月,李建平被調整至指揮中心(辦公室)工作。他深知崗位責任重大,以更加嚴謹的作風、更高的目標定位投入工作,積極圍繞“以文輔政”目標,把學習重心放在提升文字總結、調研分析、協調處置等能力上。他聚焦全局年度工作目標和階段性重點工作任務,定期收集匯總各項業務指標的完成情況,細致查找短板弱項,以列表式、清單式及時直觀反映整體工作進展,為明溪縣公安局領導作出科學決策部署提供信息支撐。 李建平還將上級關注、群眾關心、民警辛勤耕耘的工作作為文稿的“源頭活水”,圍繞公安重點工作和改革任務,主動下沉一線,深入調研公安基層所隊改革實踐,加班加點認真總結工作成效,提煉經驗做法,將短期舉措鞏固為長效機制,推動基層所隊局部、零散創新上升為系統性、整體性、全局性創新,全方位展現基層首創精神和實踐成果,帶動公安工作效能大提升。他所撰寫的關于警務網格和社區網格融合、深化派出所警務機制改革等文稿被多家刊物刊發。 在重要專項行動中,李建平主動參加破案攻堅治安巡查、宣傳防范等實戰工作。支援一線后,迅速回歸原單位,在機關民警和一線民警之間“無縫切換”,為治安防控工作作出個人最大貢獻。 從警15年來,李建平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也沒有一鳴驚人的壯舉,有的只是一腔干就干好的熱情和一股開拓進取的勁頭,他始終堅信只要用心用情用力,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實現不平凡的人生價值。 (本報記者 彭冬晴 通訊員 范少卿)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