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2月19日訊 近年來,建寧縣高度重視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以多部門加強協作、多崗位發揮職能,合力推進全縣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保障殘疾人平等、充分地參與社會生活,不斷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援助與維權機制 “感謝縣殘聯和各部門領導的幫助,真是太不容易了。”近日,家住建寧縣黃埠鄉的殘疾人張某高興地到縣法律援助中心領取賠償款。 2022年,承包工地的沈某雇傭張某到工地上清潔衛生,其間,張某不慎被高壓電擊傷,因傷勢較重,造成上肢截肢,甚至輾轉多家醫院治療。在這過程中,沈某因花費大量醫療費用,不愿再承擔賠償責任。 求助無門的張某在殘聯的協調下,找到縣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援助。縣司法局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開通殘疾人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實行優先接待、優先受理、優先指派,進一步簡化殘疾人申請法律援助的手續,對無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申請法律援助,一律免予核查經濟困難狀況。通過司法調解員、律師等法律援助工作人員幾經周折的多方奔走、協商調解,張某終于拿到應得的賠償款。 如今,像張某這樣的殘疾人在合法權益被侵害后,受到縣殘聯及相關部門援助和依法維權的案例并非個例。 近年來,建寧縣按照“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工作方針,大膽創新、積極探索,部門協作、群策群力,從解決殘疾人的實際困難和需求入手,完善維權機制,加大維權力度。 2022年,縣殘聯協調成立建寧縣殘疾人法律救助服務站,建立“2+X”部門聯動的殘疾人維權機制,對重大、疑難的殘疾人維權案件推行“司法行政、殘聯+相關部門”聯動機制,合力化解殘疾人維權難題,為殘疾人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援助與服務。 “法律救助服務站定期對殘疾人反映的涉法涉訴信訪事項進行梳理分析,對訴求具有一定合理性的涉訴信訪事項,按照調解優先、訴訪分離原則,積極引導殘疾人訴前化解糾紛。”法律救助服務站相關負責人介紹。 其中,縣殘聯與縣檢察院就依法懲治侵害殘疾人權益的違法行為、加大支持起訴工作力度等達成共識,出臺《關于共同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工作意見》,暢通殘疾人權益受侵害線索移送、信息互通等渠道,為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提供全方位司法保護。 暢通出行路與訴求渠道 為積極穩妥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范圍,縣檢察院積極回應社會及殘障人群關切,將無障礙環境建設作為特定群體權益保障新領域的重點,對照無障礙設施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監督,向相關職能部門發出檢察建議,補齊無障礙工作短板,確保殘疾人特殊性、多樣性、差別性、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讓殘疾人生活更加便利、出行無障礙。 “現在盲道暢通了,城區無障礙設施建設得很好,殘疾人去醫院、銀行辦事方便多了。”建寧縣原盲協主席張顯福笑著表示。 當“行路難”變得暢通無阻后,該縣法院則乘著最高院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發的《關于為殘疾人提供更加優質訴訟服務的十條意見》的東風,率先在訴訟服務大廳、法庭通道等地進行臺階斜坡化改造,設置無障礙通道和醒目標牌、無障礙人士專用廁所、放大鏡、助聽器等,方便殘疾當事人辦理訴訟業務。同時,法院提供精細化訴訟服務,對確有困難的殘疾當事人實行司法救助,為其緩減免訴訟費,進一步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 “建寧法院大樓有無障礙通道,我們坐輪椅進出很方便,無障礙衛生間的設計也很貼心!”經常坐著輪椅去法院旁聽案件庭審的殘疾人何先生滿意地說。 在加大辦理殘疾人法律援助案件力度的同時,建寧縣還積極開展殘疾人法律援助宣傳,增強他們的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引導他們依法合理表達訴求,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通過部門配合、通力協作,殘疾人的訴求表達渠道和法律政策宣傳渠道逐漸暢通,讓小問題早解決、小隱患早消除。近3年來,建寧縣各部門通力協作,共為殘疾人爭取各類賠償款300多萬元,數十名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 “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不是一朝一夕、幾個部門就能解決的問題,需要全社會行動起來,從工作制度、工作網絡、資金投入等各個方面入手,真心幫助殘疾人,使他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從而帶動我縣殘疾人事業整體工作高質量發展。”建寧縣殘聯黨支部書記、理事長鄢澤良表示。 (本報記者 彭冬晴 通訊員 魏海良)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