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田變良田 造就好“豐”景 ————龍巖市檢察機關全力護航高標準農田建設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2月20日訊 初冬時節正是高標準農田建設黃金期,龍巖各地施工現場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溝槽開挖、地面平整、模板加固…………農民們用辛勤勞作為明年農田增效、糧食增產增收夯實基礎。龍巖各級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也深入田間地頭,查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問題整改情況。 “整改后,水渠通暢了!”“以前高低不平的地塊都平整了,分散的地塊也集中了,大型拖拉機能開進來了!”“土地改良了,土壤也有肥力了!”…………一個個正向反饋,展示了龍巖市檢察機關“檢護民生·耕地保護”專項工作的顯著成效。 眼下,連城縣高標準農田里,芥菜長勢喜人,放眼望去,像綠色的地毯一樣延展開來,看一眼都是一件幸福的事。種植戶們趁著好天氣引水灌地,讓菜苗喝足越冬水,為來年的好收成打牢基礎。 看著潺潺渠水流進自家良田,連城縣林坊鎮的種植大戶林某,眼神含笑,充滿期待,他告訴身旁開展案件“回頭看”的檢察官:“整改后,水渠都暢通了,今年糧食和蔬菜實現大豐收,明年肯定會更好?!?/p> 時間回到今年初,種植戶們一提起村里的灌溉系統就唉聲嘆氣,高標準農田項目的混凝土水渠建成后,確實方便了種植戶,但也存在一些“小毛病”:農渠渠首均未設置疊水、農田灌溉渠道兩邊回填土不足,導致灌溉水渠頻塌方、農田灌溉溝渠存在底部破損、淤泥、雜草堆積等問題,以至于農田灌溉受到影響。 此時,連城縣檢察院正在開展檢察公益訴訟助力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監督工作。檢察官邀請縣人大代表、“益心為公”志愿者等參加,深入相關鄉鎮實地走訪,對縣域內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進行現場勘查,調研掌握項目地域分布、建設面積、進展程度、質量標準、存在問題和建后管護等情況。 經實地調查核實,發現該縣高標準農田存在灌溉渠道兩邊回填土不足、生產路溜方、渠頭未安裝液位監測設備、渠道多處被樹枝、落葉、泥土堵塞,缺乏日常維護管理等問題,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質量“縮水”,不僅影響了建設成效,也挫傷了種植戶的種田積極性。有種植戶向檢察官反映,部分地塊建設不規范,導致種田投入的成本上升,大家覺得種糧食收益不高,動了改種其他經濟作物,甚至撂荒土地的念頭。 龍巖市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陳凌介紹,《福建省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設計報告編制大綱》明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施工單位應嚴格按照國家、地方、行業有關工程建設法律法規、技術標準以及設計文件和合同要求進行施工,嚴禁擅自降低標準,縮減規模。 針對公益損害問題,連城縣檢察院第一時間會同當地農業農村局、屬地政府進行磋商,并邀請了縣人大代表、縣政協委員參加,就如何加強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問題進行討論交流,并形成一致的整改意見。 掌握情況后,連城縣人民檢察院依法向相關行政單位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監管職責,針對質量不達標問題制定整改方案,督促施工單位加快整改進度,保障群眾春耕、秋耕生產需求。相關行政單位對此高度重視,積極整改,解決了種植戶的煩心事。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按照國家要求,龍巖正積極組織制定方案,力爭到2035年,龍巖市耕地基本成為高標準農田,高標準農田管護主體和管護責任實現全覆蓋,農田建設與管護實現信息化監管,達到農田設施配套完備、灌排控制智能先進、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農機作業便利高效、環境改善生態美好、建后管護規范長效、產出效益持續較高的發展水平。 何為高標準農田?我國2022年發布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這樣定義:“田塊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節水高效、農電配套、宜機作業、土壤肥沃、生態友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耕地?!?/p>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服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今年來,龍巖市檢察機關以排查整治建設不規范、建后管護不到位、廢舊農用薄膜污染等為監督重點,立案辦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91件,發出檢察建議29件,磋商62件。 專項行動期間,龍巖各地檢察機關全面梳理2019年以來立項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進行“解剖麻雀”式調研,積極與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等部門加強協作配合,通過召開耕地保護專題圓桌會議等方式,形成整改方案。 武平縣武東鎮某村民,在100余畝的高標準農田上種植臍橙,造成耕地非農化。在該縣人民檢察院的監督下,高標準農田建設主管部門積極承擔責任,穩妥有序地推進復墾復耕。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龍巖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涉及被非法占用、工程質量不達標、建后管護不到位、部分存在管護主體與維護使用主體分離,主體職責模糊等問題, “我們深入分析歸類,同質線索一并立案,同類問題一案辦理?!饼垘r市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陳凌說。 截至目前,龍巖市檢察機關已督促主管部門向上申請專項管護資金280余萬元,保護受損耕地37717㎡,修復農田基礎設施108處,有效保障高標準農田高產穩產。 初秋,在龍巖市新羅區雁石鎮4萬余畝晚稻顆粒飽滿,長勢喜人,阡陌縱橫的田野上,機器轟鳴,收割機揮舞著巨大的割刀上下吞吐,將飽滿的稻穗收入囊中。伴隨著機器向前推進,被粉碎的秸稈洋洋灑灑落在田里。10月15日,記者來到新羅區雁石鎮九斗村,金黃稻田里機器轟鳴,秋收正忙。 彼時,龍巖市新羅區雁石鎮九斗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林江鋒接完龍巖市檢察院打來的電話,站在高高的收割機上笑開了花:“4400公斤,今年豐產啦!” 如何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龍巖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戴宇明表示,龍巖市檢察機關將結合閩西氣候特點及專項工作進度,抓住重點問題,抓緊關鍵環節,抓牢整改成效,用好“檢察建議+圓桌會議+調研報告”工作模式,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向當地黨委匯報,與政府相關部門協同推進,推動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確保問題真解決,實現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本報記者 邱玉香)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