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2月23日訊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今年以來,龍巖市檢察機關積極響應“檢察護企”專項行動,以行政檢察“亮劍”市場主體冒名虛假登記,通過制發行政檢察建議,助力堵塞行政管理漏洞,提升風險防范能力。 “你明知道這是做假的,為什么還要去幫忙注冊?”面對檢察官問話,小林悔不當初。 此前,小林在長汀縣某公司當會計,微信好友吳總讓她幫忙注冊個體工商戶,表明對經營范圍、地址、名稱等不作要求,小林為賺取“外快”欣然應允。起初小林將吳總第一批寄的幾張身份證注冊了個體工商戶,后來小林沒空,就邀上朋友小花、小姑子小燕幫忙注冊,并辦理了20多家個體工商戶和對公賬戶。隨后,小林將所有的材料按照吳總的要求寄往外地。 然而,這些個體工商戶并沒有實際門店,對公賬戶也沒有用于合法經營,而是用于接收詐騙分子騙取的受害人的資金。當民警找到小林時,她才知道自己竟然卷入了詐騙犯罪的漩渦中。這些個體工商戶賬戶,竟成為詐騙分子轉移贓款的“中轉站”。 “這些虛假注冊個體工商戶的營業執照是否可以撤銷?”今年7月,面對案件中發現的問題,龍巖市檢察院及時派員指導長汀縣檢察院辦案。 吳總、小林等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后,小林與親友賺的“外快”被責令追繳。檢察官深入剖析這起案件背后的原因和漏洞,發現這些個體工商戶系編造登記信息違規辦理登記的,登記后經營者均未在該地址從事相關經營,而是用于從事違法犯罪活動,屬于提交虛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市場主體登記的行為。 該行為不僅損害了他人的財產權益,同時擾亂登記機關的行為管理秩序。在查明案情的基礎上,檢察機關向相關行政機關制發檢察建議,建議有關行政機關對通過編造名稱、地址、經營范圍、經營場所房屋所有權人信息等登記信息申請注冊,且未在該地址實際經營的行為加強監管,并依法對涉案虛假市場主體進行處理。行政機關收到檢察建議后,迅速行動,及時依法撤銷涉案個體工商戶設立登記。 針對實踐中一些個體工商戶因法律意識淡薄,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的情況,龍巖市檢察機關除了提高辦案質效外,還注重“治未病”,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利用“線上+線下”等方式,多渠道廣泛宣傳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法律知識和典型案例,向廣大個體工商戶普及相關法律法規和防騙知識,增強其法律意識和防騙能力。 (本報記者 邱玉香 通訊員 崔秀閩 凌美英)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