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劇”普法 以“文”化人 ————漳州市司法局積極打造本土法治文化品牌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2月24日訊 當下,網絡科技發達,各類資訊如潮洶涌,傳統的普法方式似乎難以吸引公眾的持續關注。面對群眾日益高漲的法律知識需求,如何通過一種更加貼近生活、易于理解的方式,將“法”送進人們心里? 漳州市司法局巧妙地將目光投向了短視頻情景劇。該局充分利用短視頻簡短精練、便于傳播的特點,將法律知識巧妙地編織進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之中,讓冷冰冰的法條,以更有溫度的方式,躍進百姓的尋常生活中。 一系列別開生面的普法文化短劇,宛如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佳肴”,讓群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盡情“享用”,于無形中提升人們的法治素養。 創新普法“劇”好看 創新普法形式,短視頻情景劇成為普法的“新寵”。 今年8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等多個部門聯合發起的“跟著微短劇來學法”創作計劃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上正式啟動,旨在通過微短劇這一新興媒介,鼓勵創作者為普法宣傳注入新的活力。 在明確目標的引領下,漳州市司法局迅速邁出了創新打造法治文化品牌的堅定步伐,利用3個月左右時間,緊張高效地創作出系列法治宣傳情景劇六部。12月4日“憲法宣傳周”主題活動上,一場別開生面的《普法“故事匯”》————漳州市法治宣傳系列情景劇(第一季)發布儀式,正式掀開了漳州市法治宣傳教育的新篇章。此次發布活動中展現的六部情景劇,巧妙地將法律法規知識融入人們日常生活與工作的實際場景之中,每一個情節、每一個角色,都仿佛在訴說著法治的力量與溫度,讓觀眾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沉浸式”地感受到了法治社會建設的獲得感。 不僅如此,漳州市司法局還將普法觸角延伸至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在全市各大小區、商超、辦公樓等電梯轎廂內外的1306個視頻新媒體臺位上,《普法“故事匯”》展播花絮微視頻輪番播放,充分利用了群眾碎片化的時間進行法治傳播。截至目前,這些短視頻已覆蓋受眾300萬余人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種子在群眾中無聲地播撒開來。 “我平時就愛看短劇,真沒想到法律知識也能通過這種方式來演繹,這樣的形式不僅為我閑暇時光增添了樂趣,又能讓我學到不少法律知識。”剛在手機上刷到這個系列普法文化短劇的袁女士笑著說道。 解鎖需求“劇”貼心 “真是沒想到,原來我們的養老問題有這么多法律來保障。之前那些宣傳材料,我是一句都看不下去,現在可算是明白了。”前些天,在逛超市的李老太,看到電梯里播放關于養老的普法文化短劇后,十分感慨。 近來,這類以通俗易懂、喜聞樂見方式把法律知識傳遞群眾的場景,在漳州各地時有上演。其背后,與漳州司法局的努力密不可分。 在追求開篇即精彩的創作路上,漳州市司法局對于系列普法情景劇內容的策劃,展開了一場廣泛而深入的題材征集。法院民事庭、派出法庭、執業律師及多個相關部門紛紛響應,他們的辦案實踐成為寶貴的創作素材庫。 經過細致考量與反復推敲,六大核心題材脫穎而出,構成了第一季普法系列情景劇的主框架:它們分別是民法典中關于養老、相鄰關系的深度探討、行政復議的公正高效辦理流程展示、法律援助幫扶貧弱的溫暖故事、社區矯正矯治教育的真實記錄,以及直擊校園欺凌的社會議題。 每一部短劇,都蘊含著對現實的深刻洞察與對相關法律的生動解讀。“行政復議”與“法律援助”的劇本,取材于真實事件,通過藝術加工,讓觀眾在欣賞故事的同時,學習到法律知識;“社區矯正”則是以廣播劇為藍本,創新性地融入視頻創作中,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至于“養老”與“相鄰關系”,這兩個主題緊緊圍繞著百姓的日常生活,通過講述貼近人心的故事,傳遞著法治為民的溫度。而“校園欺凌”作為社會熱點,其劇本直擊痛點,旨在喚起公眾對這一問題的關注與反思,該劇通過精心設計的情節反轉,有力地激發了觀眾內心的正義感。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部劇的結尾處都引入了公益普法動畫IP形象“蒲小法”,為觀眾細致解讀與該部劇情相關的法律條文,進一步增強了劇目的教育意義與觀賞性。 用心打造“劇”能量 這次的普法情景劇發布展播是否受歡迎?數據無疑是最有力的證明。在短短十幾天內,六部情景劇已收獲了高達456000余次的播放量,評論區更是反響熱烈,每一次點擊都不僅是對劇情的認可,更是對法治宣傳的一次深情呼喚。中共中央宣傳部學習強國總臺、人民日報客戶端、央視頻等中央媒體對系列普法情景劇進行了轉發采用。 六部普法情景劇覆蓋了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借助一系列生動的實例,讓觀眾們感受到法律并非遙不可及,而是實實在在地滲透于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這也使得無論男女老少,都能在閑暇時光里,輕松地吸收到這些貼近生活的法律知識,真正做到了讓普法工作深入民心,惠及千家萬戶。 隨著人民群眾對法治需求的日益增長,已經從簡單的“有無”滿足已升級到對“優劣”的追求,這一需求的升級也驅動著普法工作不斷邁向更高的臺階。 漳州市司法局深刻認識到,要提升普法宣傳的精準度和實效性,就必須細致入微地分析不同群體的法治需求,緊跟全媒體時代的發展步伐,做好創新工作。為此,漳州市司法局并未因《普法“故事匯”》第一季的成功而自滿,反而以此為契機,積極總結經驗,準備再出發。 “我們計劃進行更多的創新嘗試,比如在演繹形式上,將探索利用非遺木偶戲、創意沙畫、地方戲曲薌劇等多種表現手法,力求以劇普法、以文化人的演繹更加多元、更接地氣。”漳州市司法局普法治理科負責人坦言,在普法短劇語言選擇上,漳州市司法局也將采取普通話與閩南話“雙語”并行的方式,既貼合本地群眾的口味,又拓寬了傳播的廣度。融入更多的漳州本地元素,致力于打造一個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又有本土辨識度的法治文化品牌。讓普法知識真正深入人心,為法治漳州建設繼續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報記者 蔡欣利)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