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園區,這里“楓”景獨好 ————古田縣大甲鎮全力打造“園區楓橋”優化法治營商環境 隆冬時節,走進古田縣大甲鎮工業集中區,只見廠房林立、機聲隆隆,各項工程有條不紊地推進,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不遠處的“園區楓橋”多元調處中心,坐班法律專家正就工人關心的勞資問題進行解答,得到滿意答復后,工人喜笑顏開地離去………… 在這座1.8萬人的工業小鎮,是什么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近日,記者走進大甲,一探究竟。 一站式服務 變“多處跑”為“跑一處” 大甲工業集中區位于古田縣東部,現有企業50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6家,主要承接寧德四大主導產業項目。2023年,園區工業總產值約50億元,其中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40.05億元,占全縣一半以上。 隨著大甲工業園區產業集聚規模不斷擴大,員工數量不斷增加,各種矛盾糾紛呈現出多元化態勢,園區治理迎來新考題。據統計,2023年,大甲工業集中區產生各類矛盾糾紛63起,占全鎮總量的58.3%。 如何用高質量基層社會治理賦能高質量發展?2024年4月,大甲鎮借鑒和拓展“園區楓橋”工作模式,在矛盾糾紛源頭成立“園區楓橋”多元調處中心。 “該中心以‘多功能合一、一功能多用’為原則,為園區企業、職工勞動爭議提供‘業務咨詢、法律援助、案件調解、仲裁確認’等服務。通過就近、從快解決勞動糾紛,避免了職工維權‘多頭跑路’的煩惱。”大甲鎮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盧冬冬表示,中心積極保障職工訴求“一站式”解決,雖然空間不大,卻能有效開展勞動爭議調裁訴執對接,實現“資源聚合、力量集中、聯動順暢”等政務資源參與園區維權服務優勢,讓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法律服務更加靈活、便捷、高效。 數據顯示,2024年1-11月,該中心共調解園區企業和在建工程及農民工欠薪等各類糾紛57起,工傷事件8起,涉及金額720余萬元。 多部門協作 擴大園區調解“朋友圈” 中心建起來了,如何發揮作用?怎樣才能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讓矛盾糾紛化解“又快又好”? 在實踐中,大甲鎮給出了答案:通過“中心吹哨、部門報到”和“常設常駐、派駐輪駐、隨叫隨駐”機制,不斷擴大園區調解“朋友圈”。 “目前,‘園區楓橋’多元調處中心已整合平安辦、司法所、法院、環保、國土、市場監管等部門資源,并吸收了法律顧問、人民調解員2個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形成了專業力量與基層力量的強大合力。”盧冬冬說,“攥指成拳”的新格局,變糾紛化解“單兵作戰”為“多元共治”,實現了“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 前不久,該中心就通過聯調聯動,成功化解一起勞資糾紛。 朱某是園區某公司監理。過去一年,因該公司停工,導致朱某始終未能領到薪酬。今年以來,朱某多次聯系該公司法人,商榷工資發放事宜,可因雙方未簽勞動合同且朱某工作性質靈活無打卡記錄,公司法人以不知情和無記錄為由拒絕向其支付,朱某遂向“園區楓橋”多元中心求助。 獲悉情況后,該中心主動對接當事人及企業主,組織法庭、司法、勞務、工會、人民調解員等力量共同會商會診。在法律專家和調解人員掰開揉碎的說理工作下,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朱某也于今年10月順利領到拖欠的工資。 2024年以來,大甲鎮還聯合有關部門將“流動仲裁庭”下沉到群眾和企業“家門口”,就近解決勞動糾紛3起,提供法律咨詢服務20多人次,開展普法宣傳活動3場,覆蓋400余人次,極大降低了群眾獲取公共法律服務的成本。 抓好群防群治 變“被動處置”為“主動預防” “園區重型車輛多,每次運載石子時都會散落許多石頭,嚴重影響我們上下班,希望有關部門能幫助解決這些‘絆腳石’。”日前,大甲鎮網格員阮榮尤接到投訴,稱大甲工業集中區內道路多散落石塊,加之車輛疾馳,塵土飛揚,工人視線受阻,具有一定安全隱患。 接到投訴后,阮榮尤主動出擊,提出實施網格員定點巡邏制,通過定人定時定點巡查,及時清理路面石子,確保道路暢通無阻。同時,他積極聯絡專業工程隊,制定定期清理計劃,從源頭上解決灰塵問題,守護工人安全出行。 從問題提出,到問題解決,時間僅僅過去兩天。何以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大甲走出了群防群治的新路徑。 在對工業集中區劃分實體網格的基礎上,大甲鎮以微信為依托,按企業規模建立了3個專屬網格,網格長由黨委班子成員擔任,精選網格員并配備網格民警開展日常工作,實現對網格人、地、事、物、情的全量掌握。針對大型企業省外員工多,人員結構復雜的實際,大甲鎮創新實施同鄉網格管理,以籍貫劃分人群,并從中選定有威望的員工擔任網格員,通過發揮他們的“熟人效應”,收集該群體內的糾紛與訴求,從源頭避免了矛盾糾紛事項的擴大和外溢。 每逢夜幕降臨,由大甲派出所民警、輔警、企業安保人員、志愿者等組成的“夜鷹巡邏隊”都會在園區內開展治安巡邏、定點執勤,確保園區安定穩定。各方力量的齊聚發力,共同筑成了護企惠民的“園區楓橋”。 “未來,我們還將持續深化‘被動處置’向‘主動防范’的轉變,為園區構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矛盾糾紛‘防火墻’,為優化法治營商環境保駕護航。”盧冬冬的承諾擲地有聲。 (本報記者 龔麗雯)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