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平是“全國林改第一縣”,也是我省首個被授予“中國天然氧吧”的地區。走進武平,成片的樹木青翠碧綠,藍天白云下,處處鳥語花香。這幅畫卷的背后,是武平縣公安局這抹亮麗“警察藍”的不懈守護。 科技賦能 “警林”聯勤護生態 “您好,進入林區,嚴禁攜帶火種,禁止吸煙…………”近日,在武平縣中山鎮、東留鎮等林區卡口,民警利用無人機對進山的人員提醒喊話。 武平境內有327.67萬畝森林資源,森林覆蓋率79.7%,每年10月到次年5月是森林防火期,由于天氣干旱少雨,枯草、落葉等林下可燃物堆積量增大,防火形勢較為嚴峻。今年,武平縣公安局與林業局聯合出臺文件,在森林防火敏感時期,利用無人機開展防火巡林工作,大大提高預警和警示效果,使得林區的防火措施更為全面。 “我們秉承‘警改護林改’理念,在‘全國林改策源地’萬安鎮捷文村設立捷文生態警務聯勤站。”武平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大隊長鐘衛平介紹道,該縣通過創新構建林區聯打、聯防、聯巡、聯調、聯服、聯宣的“六聯”工作機制,多管齊下破解難題,進一步深化“警林”聯勤、部門聯動。 面對新形勢新環境,武平縣公安局先后聯合林業局、梁野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開展“林改故事我來講”活動;通過在林改策源地捷文村設立生態警務聯勤站作為示范點,推動重點林區梁野山、南坊林場和平川、巖前、十方等11個派出所設立生態警務聯勤站(驛站),全方位、多層次助力平安林區、智慧林區、楓橋林區建設,服務“花果東留、天然捷文”林下經濟發展及梁野山、千鷺湖、百家大院等地的文旅經濟發展。 警民協作 提升群眾滿意度 “大叔,金毛狗蕨是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千萬不能采挖…………”近日,“梁野義警隊”舉辦普法“移動課堂”,向群眾講解野生動植物保護知識。 針對梁野山景區面積大、求助警情多、警力資源有限等情況,武平縣公安局創新工作模式,選拔當地治安積極分子,組建“梁野義警隊”,發揮他們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開展文明勸導、治安巡邏、糾紛調處等工作,游客安全感和滿意度持續上升。 為更好地助力“主客共享·舒適溫暖”的旅居城市建設,武平縣公安局在梁野山景區設立梁野山生態警務聯勤站,提出“同守青山共助發展”的“五聯合六協同”(即聯合5個單位部門“協同巡護、協同打擊、協同調解、協同救援、協同走訪、協同宣傳”)實戰措施,共同守護梁野山自然生態環境。 跨省聯動 構建共治新模式 “一輛銀色小轎車強行沖關,請求協助。”今年4月,武平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接到廣東蕉嶺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的協作指令后,立即通知巖前省際生態警務聯勤站啟動聯動勤務,對過往車輛設卡盤查,成功攔截目標車輛,當場從小轎車后車廂查獲1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為進一步探索解決邊界生態管控難點問題的方法,今年10月,武平縣公安局與廣東省蕉嶺縣公安局、平遠縣公安局和江西省會昌縣公安局、尋烏縣公安局聯合簽訂《閩粵贛三省五縣公安森警系統警務聯動協議書》,圍繞“信息互通、經驗互鑒、聯防聯治”的工作思路,建立以“生態警務,助農共富”為主題的巖前省際生態警務聯勤站,形成“聯防、聯打、聯治”三聯生態警務工作模式,實行“一方發現,聯動響應”的工作機制。 “我們將持續發揚‘敢為人先、接力奮斗’的林改首創經驗,著力構建生態共治聯動新模式,擔負起為生態文明保駕護航的新使命、新任務!”武平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蔣群欽表示。 今年以來,該局共組織開展聯合執法55次,偵破涉環境資源案件33起,打擊處理違法犯罪人員42名,化解涉生態領域矛盾糾紛29起,制止違規野外用火行為11起。 (本報記者 邱玉香)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