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溪縣人民法院奮力書寫法院工作新篇章—— 回首來時星滿路 乘勢而上啟新程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2月25日訊 在全省首創“法拍e掌通”,在全市法院率先推行“免于提交”工作機制;主要質量指標上訴率連續6年進入全省前十優,萬人成訟率全市最優;15個集體、68名個人獲市級以上表彰,調研、信息、宣傳三項工作同時獲省高級人民法院通報表揚,微視頻《法庭奇妙夜》獲評全國法院“金法槌”二等獎,“三葉芽”多元解紛模式獲評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優秀案例…… 組織開展“12·4”國家憲法日暨公眾開放日活動 時間,是奮斗的標尺,亦是成績的見證。一項又一項創新舉措,一個又一個優異數字,一次又一次榮譽表彰,烙下了2024年以來安溪縣人民法院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忠實履行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職責使命的輝煌印記。 將時間軸往回撥,2024年以來,安溪法院人用奮進和拼搏書寫的精彩答卷清晰呈現…… 嚴管厚愛 忠誠之心煉鐵軍 樹高葉茂,系于根深。安溪縣人民法院堅持嚴管與厚愛并抓,努力打造忠誠干凈擔當過硬的法院隊伍,推動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 舉辦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輔導講座 安溪法院積極舉辦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輔導講座等,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強化思想政治引領,聚力打造“黨建創先、機制創優、管理創新”工作法;做好新時代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豐富機關黨校特色教學,開展“存正心、守正道、養正氣”文明實踐活動,持續優作風、樹形象。 同時,安溪法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配齊配強領導班子,輪崗交流、選任晉升優秀年輕干部,蓄好“源頭活水”。突出實戰實用實效導向,開展司法警察、書記員和駕駛員崗位技能競賽,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堅持以調研謀事業、提能力,73篇調研成果獲市級以上獎項或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獲評“全省法院調研工作先進集體”。發揮信息上傳下達作用,32條信息獲市級以上刊物采用,連續兩年獲評“全省法院信息工作優秀單位”。 愛而有方,嚴而有度。該院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組織集中學習、警示教育、交流研討等,引導干警對照檢視、自省自律。堅持問題導向,開展審務督察355場,一體推進執行案款專項內部審計和司法突出問題整治。開展酒駕醉駕專項整治活動,組織旁聽危險駕駛、職務犯罪案件庭審278人次。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運用“四種形態”從嚴監督執紀問責,永葆干警清正廉潔本色。 今年以來,安溪法院人在堅守里變革求新、于挑戰中砥礪奮進,收獲成長與榮耀。 護航大局 奮斗之姿促發展 “無論業主是否入住,即使房屋空置,也應當交納相應物業費……”11月份以來,安溪法院在全市法院首創物業糾紛分級分類治理,對被評定為四星以上的物業企業起訴的案件予以梳理,在訴前階段上門了解未繳物業費原因,加強釋法明理,助力提升物業解紛效能。 發展,離不開法治的護航。在安溪經濟發展上演“山鄉巨變”的進程中,安溪法院堅持服務與保障并舉,不斷提升茶鄉安溪發展成色。 在“全國首批涉臺文物點”清水巖等設立“涉臺文物和文化遺產司法保護點” 安溪法院貫徹新發展理念,自覺融入安溪“一核一輔多帶”縣域發展新格局,主動靠前服務,強化項目建設涉訴風險研判,組織法官深入“北部城市副中心”等重點項目、安征遷一線調研,提供法律咨詢,助力行政爭議實質化解;用好司法聯盟機制,法院干警全覆蓋掛鉤小區,服務保障物業管理提升,司法守護茶鄉萬家燈火;在“全國首批涉臺文物點”清水巖等設立“涉臺文物和文化遺產司法保護點”,助力賡續涉臺歷史文脈、推進兩岸情感融合;綜合運用碳匯賠償、補植復綠、增殖放流等方式修復受損生態,讓安溪山更綠、水更清、生態更美。 唯實唯勤強擔當、促發展,對標對表優服務、助營商。該院制定“法治賦能優營商”專項行動方案,在縣電子商務協會設立誠信共建司法聯絡點,將解決商業糾紛、辦理破產案件作為重點工作來抓,保障市場經營環境平等有序。構建“立審執破”一體化工作機制,促進市場主體優勝劣汰。加強房地產、金融領域重大風險防范化解,成功推動“茶葉包裝城”重整續建,助力“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設立全縣金融糾紛調處中心,助力金融糾紛源頭化解,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蓄勢賦能。 巡回審理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就地開展普法宣傳 如何做到既要為市場主體健康發展提供有溫度的司法服務和保障,又要為其創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對此,安溪法院主動融入黨委領導下的社會治理大格局,入駐綜治中心,做實指導調解法定職能,提升基層、行業調解成效。扎實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行動,全域推進“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深化“茶桌調解室”“閩南語庭審”等特色品牌建設,全力紓解群眾心結。其中,官橋法庭打造“三葉芽”多元解紛模式,通過“一村一巡回、一企一指導、一類一治理”推動矛盾糾紛化在厝邊、解于園區。 安溪法院還堅持辦理與治理并重,聚焦基層治理薄弱環節、行業管理漏洞,制發司法建議,提出整改措施。“針對開發商擅自將采光井澆筑水泥板、導致業主無法辦理產權登記的問題,我們發出‘關于加強對商品房預售、施工的監管及善后處置’的司法建議,推動相關職能部門協同處理產權辦理問題。”該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傅喚昌介紹。 從服務重點項目到防范重大風險,從呵護綠水青山、保護文化遺產到守護萬家燈火,從化解“小糾紛”到推動“大治理”……今年以來,安溪法院用點滴努力,激發安溪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動力。 扛牢主責 實干之力護民生 “太快了吧!足不出戶就完成法拍房過戶,為安溪速度點贊!”11月12日,當事人林某通過“安心登”掌上辦事平臺“法拍e掌通”功能申請辦理線上過戶手續,不到半日便過戶成功的便捷體驗令他連連點贊好評。 在全市基層法院率先上線“法拍e掌通” 在安溪法院,“如我在訴”從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落實到一份份公正裁判、一項項暖心舉措、一次次高效維權、一場場執行攻堅中…… 開展涉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財產刑專項執行行動 民之所憂,司法有態度。對涉黑涉惡犯罪、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聯犯罪、開設賭場犯罪等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犯罪,該院堅決依法嚴懲,護佑一方和諧平安。 民之所難,司法有溫度。對涉及未成年人犯罪,該院堅持寬容但不縱容,對未成年人犯罪記錄予以封存,聯合泉州中院、縣慈善總會開展聯動救助幫扶活動,幫助失足少年重拾希望。 民之所盼,司法有力度。該院兼顧法理情,巧斷家務事,以“小家”和睦促“大家”和諧;依法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讓農民工安心更暖心;加強涉軍維權工作,讓子弟兵無后顧之憂;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用司法裁判引導社會向上向善,守護茶鄉老百姓“穩穩的幸福”。 民之所急,司法有速度。該院健全執前調解和督促履行機制,通過“執行和解+信用修復”化解某置業公司5800余萬元工程款糾紛,助力企業輕裝上陣;開展專項執行26場,執結案件457件,執行到位金額8963.4萬元;與安溪縣自然資源局、稅務局共建司法拍賣協同機制,法拍房全流程線上完稅、過戶及辦證。 11月5日,安溪法院執行局以“如我在執”理念,圓滿執結一起10多年舊案,為當事人追回30萬元案款,獲申請人贈送分別題有“公正執法,清正廉潔”“嚴格執法,熱情服務”字樣的兩面錦旗。 11月19日,湖頭法庭成功通過訴前調解一起拖欠工人工資案件,獲3名原告贈送一面題有“專業敬業護法 用情用心為民”字樣的錦旗…… 這一年,安溪法院堅持公正與效率并重,不斷擦亮正義天平始終如一的“人民”底色,而一面面錦旗正是當事人對安溪法院工作的肯定與贊歌。 深化改革 創新之筆繪擔當 創新改革是法院工作發展的不竭動力。安溪法院堅持監管與放權并進,在深化司法改革上勇創新,讓公平正義更好更快實現。 安溪法院壓實流程監督,全面抓質量、提效率、促效果,強化流程節點管控,加強審限審批管理,審限內結案率98.2%。狠抓長期未結案件清理,定期開展審判數據會商,制作發改案件“一案一剖析”,推動“發改一件、指導一片”。開展案件質量評查,組織“四個精品(精品庭審、精品文書、精品案例、精品司法建議)”評選。堅持實質化解矛盾糾紛,強化釋法說理和判后答疑,案件上訴率5.5%,位居全市第二。 安溪法院做實案件管理,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出臺案件閱核實施辦法。召開專業法官會議、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促進裁判標準統一。全程留痕監管“四類案件”,守牢案件質量生命線。探索“識、培、潤、化”精品案例培育機制,優化案例發掘、培育、編寫、轉化流程,8篇案例入選《中國法院年度案例》和全省法院《年度優秀分析案例》。 如何讓公平正義更快抵達?該院以“數”為翼、以“智”增效,提檔升級跨域訴訟服務機制,推行服務事項清單化,依托“1中心+6窗口”一窗通辦跨域事項,為當事人提供網上立案、遠程開庭、在線調解、涉訴信息查詢等服務,助力“高效辦成一件事”;持續推進“勝訴即退費”,完成在線退費5178筆1538.8萬元;推進“12368”訴訟服務熱線“工單式”辦理,接聽群眾來電1164件次,辦結率100%。全市首創“E必達”送達平臺,提升送達效率。 近日,安溪法院受理了一起勞動爭議案件。立案時,工作人員初步了解到被告已是失信人員,電話不接、材料不簽,按照常規方式送達必定無法快速有效聯系到人,審理工作難以如期進行。 收到案件后,集約送達中心改變傳統郵寄送達方式,依托“E必達”平臺,借助“法院+三網運營商”用戶大數據、“法鷹”失聯修復功能對被告聯系信息進行篩選、整合、匹配,鎖定最高活躍度實名認證電話號碼,發送帶有強制彈窗功能的“短信必達信息”,成功將應訴材料有效送達到被告手中。僅用2天,雙方當事人便達成一致調解意見,案結事了。 這是安溪法院以信息化賦能,創造更高水平數字正義的縮影。 在安溪法院,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已經融入每一項工作、每一名干警的血脈,讓法治的天平更加閃耀。逐夢新征程,安溪法院人將始終向著人民的期待,一往無前,再創榮光! (本報記者 林揚陽 通訊員 徐志林)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