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平法院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打造高品質訴訟服務品牌———— 走進一個廳 事務一站清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2月26日訊 松溪法院與建甌法院間隔110公里,往返需三小時,而陳某僅用時10分鐘,便在松溪法院通過跨域立案,完成了本需前往建甌法院的訴訟立案。 三小時變十分鐘,110公里路變成家門口。高效的立案服務背后。是南平法院進一步推動訴訟服務便民、利民,打造“走進一個廳、事務一站清”的現(xiàn)代化訴訟體系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南平兩級法院立足服務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圍繞“一站式”目標、依托“多元化”平臺,不斷推動訴訟服務提質增效,打造高品質訴訟服務品牌。2024年,全市法院登記立案40573件、跨域立案47件、網(wǎng)上受理上訴案件平均移送周期縮短5.6天。努力把周到、細致的訴訟服務送到群眾心坎里。 打造“一站式”訴服中心 讓立案服務“可感可觸” 立案是人民群眾接觸法院的“第一窗口”,如何讓立案更便民、利民,讓“數(shù)據(jù)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來自浦城的王某,對此感受頗深,前來立案的他借助浦城法院智慧艙的智慧導訴提供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起訴樣本,僅用時十分鐘就完成了立案。 “不僅是智慧艙,面對當前各樣情況,南平法院針對人民群眾立案的痛點、難點,逐步提升訴訟服務品質。”南平中院立案庭庭長鄭家琳介紹道。 推動訴訟服務中心功能全覆蓋,從功能單一的立案,拓展到集立案登記、執(zhí)行服務、集約送達、自助服務等多樣化的新訴訟服務中心,實現(xiàn)各項業(yè)務“一站式”通辦,把事情留在“中心”、集約在“中心”、解決在“中心”讓訴訟服務“可感可觸”。 針對網(wǎng)絡服務逐步豐富的情況,南平法院全面應用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平臺,推廣“指尖訴訟”,讓立案、庭審、執(zhí)行、送達、查詢等全流程業(yè)務全面實現(xiàn)“一網(wǎng)通辦”。2024年,全市法院網(wǎng)上立案10067件,網(wǎng)上立案率達24.8%。 針對老人、殘疾人群體,南平各地法院設立“百合花開”助殘樂、映夕陽法官工作室,不但提供上門立案服務,同時也對涉殘、涉老案件全程跟蹤。2024年,全市法院上門立案22次,法律解答3032次。 線上、線下品質提升“一個也不能少”。在線服務從立案向調解、保全、鑒定、送達、交退費等各類庭審外訴訟服務功能延伸。全市法院運用訴訟費管理系統(tǒng)平臺為勝訴當事人辦理自動退費26883件,退費金額7883.08萬元,減輕當事人來回奔波負擔。積極拓展12368熱線的一號通辦能力,增設滿意度評價功能,接受廣大群眾監(jiān)督,全市共接聽各類來電15567次,中院接聽1005次。全市法院為涉訴弱勢群體紓困解難,審查辦理當事人申請緩交訴訟費143件,金額104.54萬元。 構建“多渠道”解紛機制 化解糾紛“事半功倍” “一花獨放不是春”,糾紛化解不僅僅是法院一家之事,應當有更多元的解決方式。 兩級法院通過“抓前端、治未病”,深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在法治軌道上發(fā)展。 ————兩級法院融入社會治理大格局,在市、縣、鄉(xiāng)三級53家綜治中心設立法官工作室,今年以來,通過綜治中心訴前解紛1300余件,提供法律咨詢等服務824件。 ————延平法院會同區(qū)司法局,成立知識產(chǎn)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入選省發(fā)改委評2024年第二批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工作典型經(jīng)驗。 ————邵武法院聯(lián)合市檢察院、司法局等部門,共建“支持起訴+多元解紛”協(xié)作機制。自開展以來移送檢察院、司法局調解案件16件。 而針對當前物業(yè)糾紛類型日趨多樣,社會影響面大的情況。南平中院與南平市城市管理局、市物業(yè)管理協(xié)會共建物業(yè)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機制,成立南平市物業(yè)糾紛調解委員會,力爭完成矛盾糾紛調解“最后一公里”的重大突破。 “這個案件就是借助該機制,達成雙贏的局面。如果進入審理程序,不但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還可能會多出不少的開支”武夷山法院立案庭陳仁萍說道。 曾某因不滿物業(yè)安全管理服務拖欠武夷山某物業(yè)服務公司物業(yè)費。在當?shù)匚飿I(yè)糾紛調解委員會調解無果后,武夷山某物業(yè)服務公司遂向法院起訴曾某繳納拖欠的物業(yè)費。 武夷山法院立案庭并未簡單將案件移送其他業(yè)務庭審理,而是借助當?shù)匚飿I(yè)糾紛調解委員會,邀請市物業(yè)管理協(xié)會工作人員一同參與調解。他們先前往涉案小區(qū)實地了解物業(yè)服務情況后,再向曾某釋明拒繳物業(yè)費所需承擔的法律風險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說服曾某足額繳納拖欠的物業(yè)費,物業(yè)服務公司也繼續(xù)履行安全設施的維護并撤回起訴,最終達成“雙贏”局面。 “小物業(yè)”牽動“大民生”。近年來,南平法院融入社會治理大格局,通過有機地整合了人大、政法委、城管局、金融管理局、消保委、人民法院等的各自資源,將行政調解、社團調解和司法調解緊密地銜接在一起。目前,全市引入特邀調解員441名,特邀調解組織271個,已全部上線人民法院調解平臺。 追求“高品質”訴訟服務 讓為民司法深入人心 群眾的滿意度是人民法院最好的“成績單”。今年,南平法院共作出1367件保全裁定,其中訴前保全201件,訴訟保全1166件,促成121起案件在訴前履行完畢,交出了為民服務的亮眼答卷。 “周某的感謝信至今讓我印象深刻。”南平中院立案庭謝杰說道。2023年,周某因在耕地上違建被處罰,但不服處罰,遂至省信訪局去信去訪。而南平中院接收到了轉來的信訪件,第一時間向周某回復,并送達《信訪事項辦理告知單》。 “就是頭拱地也要把人民的事辦好。”南平中院立案庭庭長鄭家琳坦言。回復只是“辦好事”的第一步,實質性解決問題才是根本。為了落實“有信必復”要求,去年5月出臺了《關于貫徹落實<人民法院辦理群眾來信工作規(guī)定>的實施細則》,對群眾來信的接收登記、甄別分流、回復告知、辦理答復等各流程環(huán)節(jié)作了具體明確規(guī)定。 理清誰來辦,落實誰來管。為提高群眾滿意度,該案的承辦法官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對涉案地進行實地考察,引導周某進行再審程序。在了解情況后,將案件引導向行政預防調處中心平臺,讓雙方坐下“面對面”進行溝通,并對周某提出質疑的問題進行解答。最終,周某的案件得到妥善處理,在事后也寄來了一封感謝信。 做好信訪工作就是做好“送上門”的群眾工作,2024年以來,南平法院依托最高法院信訪信息管理系統(tǒng)平臺,登記、分流、辦理各類信訪件317件,期限內答復98.26%,出臺《辦理群眾來信工作規(guī)定實施細則》《辦理群眾來信工作路線圖》等多項便民舉措,幫助信訪人了解各流程所需要求,深入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 (本報記者 周新 通訊員 陳燕敏 鄧強)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wǎng)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wǎng)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