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砥礪奮進,拼搏中不負韶華 ————莆田市涵江區人民法院二〇二四年亮點工作回眸 碩果累累的2024年即將過去。一年來,莆田市涵江區法院堅持“高站位、遠謀劃、有擔當、善作為”,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各項工作取得長足發展。 涵江法院于今年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成績單:共受理各類案件12877件,辦結11147件,同比分別增長8.2%、3.9%;員額法官人均結案277件。全院先后有7個集體和5名個人受到市級以上表彰,一個部門被授予全省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成績突出集體,一個部門榮獲全省法院調研工作先進集體。 2024年10月22日,涵江法院召開全院干警大會,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區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會議精神。 □陳鸝 攝 主動服務大局, 賦能現代化美麗宜居涵江 維護社會安定穩定。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依法懲治各類犯罪,審結刑事案件324件495人,同比下降18.2%,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審結涉黑惡案件2件9人,持續深化重點行業領域整治,增強群眾安全感。嚴厲打擊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審結電信網絡詐騙及關聯犯罪案件27件44人,維護群眾財產安全。積極穩妥處置涉虛擬貨幣、網絡賭博、食品安全、組織考試作弊等新型犯罪68件177人,維護行業秩序。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審結貪污、受賄等職務犯罪案件8件9人。堅持“以案釋法、以案明紀”,邀請300余名代表委員、機關干部旁聽職務犯罪庭審。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范,落實“化解矛盾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任務,排查11大領域35個重點風險,助力防風險、保穩定。 服務經濟創新發展。聚焦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審結商事案件407件,調撤數同比上升8%,提高商業糾紛解決質效。加大新興產業支持力度,穩妥化解新能源汽車系列糾紛60件,妥善化解某高新技術企業訴第三方公司利用微信朋友圈侵害商業秘密糾紛,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審結知識產權案件1329件,同比增長87.5%。探索建立“三調聯動”工作機制,協同市貿促會等主管部門和市商標協會等行業組織,成功調解涉“安踏”“喬丹”等知名商標糾紛24件,一攬子化解涉10余家經營主體的著作權糾紛,保護創新創造,維護健康有序經營秩序。加強破產審判,健全執破直通機制,制定《執行案件移送破產審查操作指引》,辦理“執轉破”案件55件,盤活資產14萬元,幫助企業獲得融資支持51.9萬元,促進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 深化僑胞權益保障。審結涉港澳臺僑案件104件,調解成功46件,占44.2%。不斷完善涉港澳臺僑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得到中央統戰部、最高人民法院等聯合調研組高度肯定。“速立、速調、速結”涉臺案件,聯合區臺辦等部門成功化解涉臺信俗場所土地糾紛,為臺胞留住“鄉愁”,服務莆臺融合發展。拍攝微視頻《明月何曾是兩鄉》,獲省法院、省網信辦涉臺司法系列視頻展播活動三等獎。創新調解思路,聯合赤港華僑農場運用“以時間換空間”的雙贏模式,成功調處僑企租賃合同糾紛,實現案結、事了、人和。辦理司法協助互助案件6件,協助越南諒山法院送達司法文書,獲評全國法院司法協助優秀案件。做優涉僑服務司法品牌,連續13年舉辦關愛僑鄉留守兒童活動,涉僑審判工作經驗在省委統戰部相關會議上作經驗介紹,并得到國務院僑辦官網、最高法院微信公眾號等宣傳推介。 2024年8月12日,涵江法院與區檢察院、公安分局、自然資源局、水利局、三江口鎮人民政府共同為濕地紅樹林保護區揭牌。 □陳鸝 攝 助力美麗涵江建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審結環境資源案件20件,判令被告人繳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14.3萬元,一體化保護山水林田湖草沙。完善生態環境修復機制,積極探索運用勞務代償、藍碳增匯、減量修復等替代性生態環境修復模式,責令破壞生態者在木蘭溪沿岸補種紅樹植物、除治互花米草,守護木蘭溪碧水安瀾。運用“生態審判+執行”模式,在執行程序引入生態技術調查官,驗收修復成效,守護生態顏值。健全協同保護機制,聯合區檢察院、區公安分局、區自然資源局等在萩蘆鎮崇聯村設立全市首個“生態司法保護林”,在三江口鎮木蘭溪入海口設立“木蘭溪口濕地紅樹林保護區”,筑牢跨部門生態保護司法屏障。 維護公平正義, 推進新時代法治社會建設 強化民生司法保障。準確適用民法典,審結婚姻家庭、教育、就業、醫療、養老等民事案件7250件,保障群眾安居樂業。審結房地產案件54件,聯合屬地黨委和相關職能部門穩妥化解白塘云麓等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案件43件,助力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聯合區婦聯設立“執委工作室”,用心做好家事調查、家事調解、家庭教育、心理疏導等工作,家事案件調撤率55.9%,婚姻家庭調解工作室入選省婦聯品牌執委工作室。全方位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與區婦聯、僑聯等6家單位聯合設立“涵江區婦女兒童救助協同中心”,發出關愛未成年人提示96份、家庭教育指導令3份。加強老年人權益保障,成功調解八旬老人張某贍養糾紛,發出全市首份《履行贍養義務督促令》,保障“老有所依”。完善勞動爭議裁審銜接機制,推行“一函兩書”機制,審結勞動爭議案件53件,幫助農民工追討欠薪232.8萬元,保障“勞有所得”。強化司法擁軍,常態化開展“送法進軍營”,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加強司法救助,為3名困難當事人發放救助金5萬元。 2024年5月13日,涵江法院聯合區檢察院、公安分局等單位設立“涵江區婦女兒童救助協同中心”。 □徐濱 攝 實質化解行政爭議。審結行政訴訟案件75件,行政非訴執行案件14件,促進依法行政,保護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建立行政案件訴訟風險預警告知制度,發出訴前協調建議函、風險預警函57份,促成29件案件調解、撤訴。深化府院聯動,與涵江區、仙游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召開聯席會議,邀請上級法院蒞會指導,通報行政審判情況,共同研討重大疑難行政爭議的解決方法,推動行政爭議實質化解、源頭治理。支持行政復議機關履職,為復議機關提供法律適用咨詢、司法裁判指引,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行政訴訟案件受理數同比下降24%。 努力兌現勝訴權益。加大執行力度,完善查人找物信息共享等執行機制,執結案件3074件,執行到位金額1.6億元,平均結案時間同比縮短13.2%。在全市法院率先完善執前督促履行工作規程,促進“立審執破”一體化銜接,督促17名當事人自動履行459萬元。加強失信懲戒,納入失信名單455人次,移送追究拒執7件8人。著力破解“找人難”問題,通過“網格+執行”機制拘傳被執行人5批71人。網絡司法拍賣成交1.5億元,為當事人節約傭金554.7萬元。攻堅執行難案,辦理交叉執行案件121件,執行到位1137.2萬元;恢復執行并執行結案終本案件635件,執行到位金額6130.4萬元。開展涉民生專項執行,為當事人追討工資及各類損害賠償等591.4萬元。堅持善意文明執行,巧用“活封”“活扣”等“放水養魚”方式,助力企業良性發展。 做實為民司法, 回應多元化群眾司法需求 融入社會治理。積極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充分發揮江口法庭入選全省第一批“最美法庭”示范效應,開展巡回法庭、田間法庭、送法下鄉等,推廣“近鄰法官”釋法說理、指導調解,就地、就近化解矛盾糾紛708件。推進法官掛鉤村居全覆蓋,44名干警全面下沉村居,開展矛盾調解、普法宣傳、法律咨詢等60余件次。構建“保全+調解”“人民+調解”“類案+普案”三位一體的訴調對接機制,匯聚29個調解組織、55名特邀調解員、20名家事調解員,發揮各界解紛力量,調解糾紛739件。以司法建議“小切口”參與社會治理“大文章”,針對網絡安全、物業管理、校園安全等領域存在的問題,發出司法建議5份,推動規范管理、堵塞漏洞。加強普法宣傳,協助青璜中學、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舉辦模擬法庭,深入鄉村、學校、企業等開展法治宣講31場次,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濃厚氛圍。加強新聞宣傳,在省級以上媒體刊載宣傳報道338篇,傳播“涵法”好聲音。 2024年4月24日下午,涵江法院聯合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共同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知識產權模擬法庭活動。 □陳鸝 攝 加強審判管理。樹立“大管理觀”,定期開展數據會商制度,強化數助治理和周期管理,不斷提升審判質量、效率、效果。“案-件比”全省居優,上訴率7.1%,同比下降3.7個百分點;民事裁判申請執行率28.3%,同比下降31.8個百分點。全面準確貫徹司法責任制,壓實院庭長監督管理職責,以“四類案件監管+院庭長閱核制”為抓手,強化類案監督指導,將68件納入“四類案件”監管,院庭長閱核案件790件,被改判、發回重審案件數全市最少。聚焦長期未結、久押不決的案件,實行“紅、黃、藍”預警催辦制度,逐案建立臺賬,實現動態清零。融合運用“案例庫”“法答網”,做實案件分析和重點評查,交叉評查案件141件,貫通評“案”與考“人”,促進提質增效。 升級訴訟服務。推進“廳網線巡”立體化訴訟服務體系建設,打造集訴訟引導、立案審查、費用繳納、材料收轉、信訪接待為一體的“一站式”訴訟服務,實現訴訟流程“一網通辦”。線上立案6835件,接聽12368熱線咨詢3440人次。為老弱病殘等困難群體開辟綠色通道,緩、減、免交訴訟費170.7萬元,為行動不便當事人上門立案,彰顯司法關懷。強化科技賦能,在全省法院率先建成3個示范性跨網融合科技法庭,引入“云上法庭”信息化終端,提供遠程開庭、調解等庭審服務,讓訴訟駛入“快車道”。落實“有信必復”,院庭長帶頭接訪、包案化解,辦理反饋群眾初信初訪170件,化解信訪積案32件,推進信訪法治化。 堅持嚴管厚愛, 打造高素質過硬法院隊伍 筑牢政治忠誠。堅持黨對法院工作的絕對領導,落實第一議題制度、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確保法院工作正確政治方向。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開展專題黨課、輔導講座、政治輪訓,不斷掀起學習熱潮。定期組織集中學習、研討交流及現場教學等,鞏固主題教育成果。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對照專項督察、檢查問題清單,查擺問題4條,落實整改舉措4項,全面補齊工作短板。 在第十一個國家憲法日來臨之際,涵江法院全體干警面向國旗、莊嚴宣誓,將對黨的忠誠、對憲法的敬畏和對司法事業的執著熱愛融于聲聲莊嚴的承諾中。 □陳鸝 攝 提升能力素養。依托人民法院大講堂、“閩法課堂”等載體,組織線上線下各類培訓650余人次,常態化舉辦業務研討,選派8名業務骨干參加省、市各條線技能競賽,提高審判業務水平。組織干警積極參加學術研討會以及課題調研等活動,6篇學術論文、調研文章、典型案例獲市級以上獎項,全面提升隊伍素能。加強隊伍梯次建設,健全完善年輕干部培養機制,組織干警參與年輕干部素質提升班學習,建立“傳幫帶”機制,以老帶新,促進年輕干警成長成才。 持續正風肅紀。以學習貫徹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為契機,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活動,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認真落實“禁業清單”,做實做細信訪舉報處置工作,深入整治司法人員與律師不正當接觸交往。深化審務督察,通報整改各種慢作為、消極作為現象,持續糾治“四風”。開展司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著力解決拖延立案、案款滯留、執行程序不規范等突出問題,排查整改問題17個。運用“清風”系統,加強風險隱患動態監測,提升智能督察質效。狠抓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落實,靶向整治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 自覺接受監督, 不斷改進法院各項工作 針對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制定3類15項工作舉措,融入全年工作要點,不斷加強和改進法院工作。依托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平臺,制定《關于加強立法聯系與人大代表意見辦理的工作方案》,設立人大代表履職解紛室,完善“代表+法官”調解機制,邀請人大代表聯合調解案件18件。健全代表履職保障機制,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人大代表聯絡工作的實施細則》,開展代表定向結對聯絡,走訪聽取意見建議256人次,邀請旁聽庭審、座談交流等6場次,寄送《法院作簡報》4期1760份。切實保障人民陪審員履職,選任培訓陪審員64名,陪審員參審案件325件。 (本報記者 陳靜 通訊員 蘇圣彬)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