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橄欖綠”到“藏青藍”,從“門外漢”到“業務通”,從“社恐癥”到“小網紅”。在平凡的崗位上,他用心用情用汗水書寫路暢民安的精彩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莆田市公安局涵江分局交警大隊,認識一名陽光帥氣的交警————一中隊副中隊長、四級警長夏海洲。 勤學苦練 素質過硬 交警是一項業務性非常強的工作,不僅要熟悉交通法規,更要學會在實際工作中規范運用,對執法的程序要求也非常高。剛踏入交警隊伍時,夏海洲是一個“交警小白”,面對交通違法者,在適用法律條款和裁量權上把握不準,執法處置的效率不高。 夏海洲深知,作為一名交警,執法的規范與否,直接關系到法律的嚴肅性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自己必須盡快加強學習,做一名合格的交警。于是,他利用業余時間學習《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并分類整理成學習筆記,將交通違法代碼本隨身攜帶并反復背記。遇到問題,他虛心向中隊領導和同事請教,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總結提升。 同時,他將之前在派出所的執法辦案方法與交通執法業務工作相結合,很快便形成了一套規范高效的執法辦案方法。不到半年的時間,便掌握了交警執法的所有業務技能。 對于交警來說,路面執法執勤,自身的形象非常重要。夏海洲將軍人的作風融入執勤工作中,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做到文明理性、干凈利索。為了將交通指揮手勢做得規范有力,他在網上搜索相關的視頻,反復進行練習,并將指揮的要領傳授給其他的民(輔)警。 2024年大隊舉行輔警崗位大練兵,夏海洲被大隊選拔為警務實戰教官,負責訓練交警指揮手勢與路面執法執勤科目。他嚴謹的作風,細致的態度,得到大隊領導和參訓人員的一致好評。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通過自身的不斷學習實踐,夏海洲的素質得到快速提升,成為中隊的業務骨干,并被提拔為副中隊長。 公正執法 鐵漢柔情 夏海洲的執法風格,既有力度,又不失溫度。他深知,單純的處罰可能會引發抵觸情緒,而人性化的溝通與教育則能更有效地觸動人心。 在執法過程中,他始終保持著耐心和尊重,用平和的語氣解釋法規,用真誠的態度傾聽交通參與者的訴求,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公正執法”的深刻內涵。他的這份信念和執著影響了許多交通參與者,使他們主動踐行文明出行。 在一次執勤時,夏海洲發現一位老人駕駛一輛無牌無證的老年代步車,便上前攔停。開始,老人對他不理解,不配合執法。他耐心地向老人講解相關的法律法規,告知其此類車輛不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最終,老人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接受了處罰。 2024年11月份,轄區發生一起未成年人團伙“飆車炸街”案件,夏海洲在大隊指揮中心及其他中隊的配合下,查獲了11名涉案人員,其中10人為未成年人,8人為在校學生。 為做好涉案人員的教育引導工作,他將情況通報給家長及學校,并組織大家到區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基地參觀體驗,接受交通案例宣傳教育。結合轄區典型交通事故案例警示片,他以案釋法,講解飆車“炸街”“翹頭”等交通違法行為給社會、家庭帶來的嚴重后果,讓他們深刻體會到遵守交規的重要意義。 最后,涉案人員寫下了保證書,表示以后將遵紀守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其教育未成年人交通違法行為的做法,分別被省市新聞媒體報道。 與時俱進 創新宣傳 夏海洲十分注重交通安全宣傳工作,他認為,很多交通事故都是因人們違反交通法規,缺乏安全意識造成的,要提高交通參與者的文明交通意識,宣傳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為了提高口頭宣講的水平,他利用業余時間,按不同的受眾群體,結合身邊的案例和常用的交通法規,制作成PPT,開展進村、進企、進校宣傳活動。 2024年夏天,在高峰時段紅綠燈路口執勤時,夏海洲發現每一次等綠燈的時間大約一分鐘,如果利用這一分鐘的時間,現場進行交通安全宣傳,也可以講不少內容。 于是,他便手持大喇叭,現場向等綠燈的交通參與者宣傳按道行駛、戴好頭盔、嚴禁超員、拒絕酒駕等內容。他真誠的態度、精練的語言受到群眾的喜愛,一天下來,可以宣傳幾十批次,幾百人受到教育,馬路課堂也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由于夏海洲帥氣的形象和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經常配合大隊拍攝交通安全宣傳短視頻,在“雙微一抖”新媒體平臺播出,出鏡多了,便被人們稱為涵江交警的“小網紅”。 這“網紅”的背后,是他對交通安全宣傳工作的執著與熱愛,是他辛勤的付出換回的肯定和褒揚。 在城市廣場、在鄉間地頭,夏海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群眾傳播交通法規和安全知識,通過現場講解、模擬酒駕吹氣測試、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讓更多群眾認識到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 夏海洲常說:“多教育一個人,就可能少一起事故;多進行一次宣傳,就可能挽救一條生命,拯救一個家庭。” 夏海洲的故事是莆田青年交警群體的一個縮影,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譜寫著屬于青年交警的華彩樂章。 (本報記者 陳靜 通訊員 肖紀順 鄭小婭)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