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月24日訊 1月17日一早,福州中院民一庭副庭長吳一萍、民四庭副庭長林智遠一行就驅車前往閩王紀念館。此時臨近春節,道路兩旁的樹上掛滿了燈籠和燈串,處處洋溢著濃濃的年味,他們卻無心欣賞,專心翻閱著案卷,探討著稍后將召開的聯合調解會。 此次聯合調解會聚焦的是福建省王審知研究會與福州市晉安閩臺王審知研究會的排除妨害糾紛一案,雙方爭議的標的系位于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閩王王審知墓保護范圍內的閩王紀念館。 抵達閩王紀念館后,該案經辦法官實地勘查了訴爭標的閩王紀念館現狀,并與參會各方共同調研了閩王王審知墓保護情況。 “閩王祠是閩臺人民尋根謁祖的重要場所之一,亦是連接兩岸和海內外華人的精神紐帶。希望雙方互諒互讓、以和為貴,爭取確定出雙方滿意的調解方案,實質性化解矛盾,真正做到定分止爭。”聯合調解會上,吳一萍道出開展此次聯合調解的意義。 之后,雙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均闡述了各自的意見并提出調解方案。福州市臺辦、臺協代表及臺胞調解員認真傾聽雙方當事人的訴求后,以雙方同宗同源的血脈親情為切入點,具體分析雙方的實際訴求及現實處境,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與雙方當事人進行耐心的溝通交流,從共同傳承閩王文化內涵、守護閩都文化精髓的角度入手,讓當事人放下心理防備,引導雙方互諒互讓。 福州市臺辦臺胞權益保障中心四級調研員、福州中院涉臺特邀調解員魏沛農表示:“雙方均為王審知后裔,都為閩王文化傳承、研究作出有力貢獻,大家應從共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角度出發,各退一步,尋求調解的‘最大公約數’,爭取達成一致。” 最終,在各方代表及臺胞調解員的努力下,雙方雖暫未達成一致的調解方案,但均表示愿意共同挖掘閩都文化底蘊,傳承王審知文化精神內涵。 這是福州法院全方位、全口徑、全流程保護好閩都文化遺產,傳承涉臺歷史文脈的生動縮影。近年來,福州法院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創新建立“1+1+N”涉臺文物和文化遺產司法協同保護機制。 2019年,福州法院設立全國首個“福州古厝和文化遺產保護巡回法庭”,創新“三集中、三延伸、三機制”工作模式,形成文物資源有關糾紛化解的“半小時工作圈”。以“臺嶼陳氏宗祠”被破壞案件為原型制作的微電影《留住》,首發當日就吸引2萬人次點擊觀看;以臺胞黃阿姨祖屋征遷繼承糾紛為原型創作的微視頻《歸厝》,榮獲第十一屆“金法槌獎”微視頻類一等獎。 為構建涉臺文物和文化遺產多元保護格局,2023年8月,福州中院在全省率先設立首個“涉臺文物和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基地”,部署開展“涉臺文物和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專項行動”,建立涉臺文物和文化遺產司法保護聯絡員機制,組建涉臺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志愿服務團隊,已實地走訪、調研涉臺文物古跡50余處。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2024年,福州法院從“分散作戰”向“聯結聯動”轉變,設立涉臺文物和文化遺產司法保護聯絡點、工作站、辦案點等共20處,聘請8名臺胞擔任涉臺文物保護特派員、聯絡員,形成司法保護合力。 福州法院的創新舉措不止于此。永泰法院開展“一文物一法官一臺胞一二維碼”聯合保護模式;閩清法院針對金沙張圣真君祖殿保護措施不足問題,發出第一封涉臺文物保護《司法建議書》;馬尾法院聯合多部門設立“福州市馬尾區涉臺文物保護基地”并簽訂《涉臺文物協同保護合作機制協議》…………福州法院不斷探索新路徑,以“匠心”司法守護閩都文化。 福州法院將以品質榕法提升工程、正氣榕法提升工程為抓手,深入開展文物和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工作,以切實有力的司法舉措,護航閩都文化的傳承、保護、開發和利用,全力守護福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根”與“魂”。 (本報記者 林珊 通訊員 陳華琦 王笛 閔丹丹)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