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深深扎根基層社區,搭建警民“連心橋”,將群眾“急難愁盼”放在心坎上、落實到行動中;他開展主動警務、預防警務,調處化解矛盾糾紛,讓“矛盾結”巧變“和諧結”。他不僅是社情民意的知情人,也是校園治安的牽頭人,更是青少年的貼心人。他就是莆田市公安局湄洲派出所社區民警汪岐闖。 以人為本,走出矛盾糾紛化解新路徑 社區無小事,事事連萬家。汪岐闖所包社區寨下村,人多、事雜、商鋪林立。自任社區民警以來,汪岐闖通過“邁步子、串門子、嘮嗑子”,走出了一條矛盾糾紛化解新路徑。從“等待警情”向主動深入基層“找病源”轉變,積極作為,努力化解群眾身邊的“揪心事”“操心事”“煩心事”。 2024年5月,一起農民工討薪糾紛引起汪岐闖的注意。他了解后得知,該糾紛由于合作施工方惡意卷款跑路,29名農民工的工資無處討要,遂引發矛盾糾紛。面對這一復雜情況,汪岐闖迅速介入,主動對接各方,深入了解事件原委,秉持“講法律、擺事實、化矛盾、除隱患”的原則,一方面耐心安撫農民工的情緒,確保事態不進一步升級;另一方面,積極與業主方溝通協商,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最終,業主方同意將余下27萬元裝修款發放給農民工,填補拖欠的工資,平息了一場討薪風波。 “調解工作要以人為本,群眾說話有人傾聽、怨氣有地發泄、利益訴求有人管,才能確保矛盾糾紛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汪岐闖深有體會。 用心呵護,趟出守護“平安校園”新路子 校園安全是社區民警日常工作的重點,汪岐闖用自己的腳步蹚出一條守護“平安校園”的新路子。自從事涉校安全指導工作以來,汪岐闖立足轄區治安環境實際情況,大力實施主動警務、預防警務,創新校園管理機制,聚焦科技賦能、優質環境、融合共治,精心編織了一張全方位、多層次的校園安全防護網,實現2024年度校園安全“零事故”、重大敏感案事件及輿情“零發生”的目標。 作為轄區學校法治副校長,汪岐闖以身作則,在每個開學季準時“上崗”,強化安全檢查,筑牢內部安全關,對學校一鍵報警設施、監控系統設置、反恐防暴設施等進行逐一檢查;嚴格落實“護學崗”制度,科學部署警力,做到學校門口“見警車、見警燈、見警察”,全面清除可能危及校園安全的各類隱患;聯合學校內保、教師、沿街店鋪志愿者及相關單位保安力量組成最小應急作戰單元,開展“每月一培訓、半年一演練”,形成學校內保力量“1分鐘自救”,互救圈應急單元“3分鐘互救”,派出所及四級巡防力量“5分鐘到場”的校園安全防護屏障。 以法護航,開拓少年健康成長新航道 在從警的14年歲月里,汪岐闖始終將社區內問題青少年,視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以愛為舟,以法為帆,不斷探索開拓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新航道。 汪岐闖秉承“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工作理念,精心策劃并推動了“校園警務室”的建立,成為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前沿陣地;積極參與“法治進校園”“開學第一課”等活動,結合當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新形式、新手法,以案說法,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努力探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偵辦的新模式、幫教轉化的新舉措、心理干預的新思路,協調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案件的妥善處置。 當發現青少年涉足吸煙、喝酒等不良行為時,汪岐闖總是第一時間介入,與他們進行深入交流,傾聽他們的內心需求和困惑。同時,積極聯系學校、家長和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共同為青少年搭建起一座心理輔導和行為糾正的橋梁,引導他們認識錯誤,糾正行為,重新找回人生航向。 (陳靜 陳琦 陳德龍)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