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2月7日訊 在安溪的西部邊陲,層層疊疊的茶園在云霧中若隱若現,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茶香。就在這片如詩如畫的茶鄉大地上,有一群人默默堅守在崗位上,他們就是安溪縣公安局祥華派出所的全體民輔警。 “我們所距離安溪縣城約78公里,開車得花上1.5小時,是安溪距離縣城最遠的派出所,卻也是守護茶鄉平安的堅固堡壘。”安溪祥華派出所所長說道。他們用實際行動兌現著“百姓過節,警察站崗”的承諾。 在安溪縣祥華鄉白坂村,福建慈順夫人茶葉有限公司的車間里熱鬧非凡,茶香四溢。公司的當家人王先生來自北京,2008 年他初到安溪,就被這里的山水人文深深吸引。2009年,他走進祥華佛耳山,瞬間被那獨特的生態環境“勾”住了心,2020年便毅然在此創辦了茶葉企業。 可前段時間,王先生卻碰上了件棘手事兒。原來,他想給企業的5位制茶師傅申請祥華鄉茶葉人才資格認定業務審批,其中政審材料這一關卻把他難住了。安溪祥華派出所的民警們得知消息后,立刻行動起來。他們加班加點,仔細梳理各種資料,一路 “綠燈” 為王先生辦理政審業務。很快,民警就將政審材料送到了王先生手中,還貼心地囑咐:“這是您廠里制茶師傅的政審材料,您收好。拿著這個,就能去鄉政府辦理下一步審批啦!” 王先生激動得不行,緊緊握住民警的手,一個勁兒地道謝:“太謝謝你們了!要不是你們幫忙,我真不知道該咋辦!” 安溪縣祥華鄉是茶的王國,現有 80 多家經營注冊茶企業,其中7家是外來企業,200多名職工在這里逐夢。為了讓這些企業安心發展,祥華派出所常常主動聯系市場監督管理所和各個企業,不僅把流動人員管理得井井有條,還深入了解企業在經營中遇到的難題。 “老詹,今天有沒有村民帶明火上山啊?”2024年12月21日,冬至前夕,佛耳山腳下寒風呼呼地吹。安溪祥華派出所的吳警官和往常一樣,帶著護林員們在山林間巡邏向護林員老詹問道。“沒有呢。有幾個村民帶了金紙想上山,我都讓他們把金紙和明火留在車上了。”老詹認真地回答。 每年冬至,是村民們掃墓祭祖的日子,也是山林防火的關鍵時期。這段時間,安溪祥華派出所全員出動,加強防火巡邏,在山區主要入口安排護林員站崗,引導村民文明祭祀,嚴禁攜帶明火進山。 安溪縣祥華鄉林地面積達30萬畝,占全鄉土地面積的83.3%,在全縣排名第二。為了守護好這片綠水青山,祥華派出所積極參與 “林長制”“河長制” 工作。全所民警化身河長、林長的 “專屬巡邏員”,和環保、水利、林業等部門緊密合作,開展巡河、護林行動。 同時,安溪縣祥華鄉組建了一支護林 “夢之隊”。36人的護林隊伍和30人的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時刻守護著山林8個望臺像 “千里眼” 一樣,密切監視著山林動態;16 條巡山路線,確保每一寸山林都能被照顧到。祥華派出所用行動詮釋著 “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讓這片山林始終生機勃勃。 1月25日,在安溪縣祥華鄉舊寨村,村民老陳和鄰居小陳因為土地權屬問題吵得不可開交,雙方情緒激動,眼看就要打起來了。 接到報警后,安溪祥華派出所的民警迅速趕到現場。他們先把老陳和小陳分開,然后帶著兩人來到村里充滿茶香的調解室。調解室里,茶香悠悠,民警和調解員一邊泡茶,一邊耐心地聽雙方訴說。他們還請來了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幫忙調解。在茶香的熏陶下,老陳和小陳的情緒漸漸平靜下來,開始心平氣和地商量。最后,兩人終于達成一致,握手言和。 祥華鄉作為安溪鐵觀音的主產區,茶文化底蘊深厚。祥華派出所巧妙利用這一點,以茶文化調解室為陣地,做好 “矛盾化解加減法”,把 “楓橋經驗” 運用得爐火純青。 在做 “加法” 強化疊加效應上,派出所精心挑選了一批退休教師、村干部當駐所調解員。這些調解員跟著民警一起工作,不斷提升調解能力。他們憑借豐富的經驗和對當地的了解,從源頭上防止矛盾升級,讓調解更有公信力,大大減少了民轉刑案件的發生。 做“減法” 減控矛盾增量時,派出所會根據矛盾糾紛的不同情況分類處理。簡單的糾紛,駐所調解員當場就能解決;復雜一些的,就聯合鄉政府等部門一起處理;對于分歧大、難調解的,就引導當事人走司法程序。同時,他們還結合當地的風俗習慣,收集信息,邀請人大代表、鄉賢等來監督調解,保證調解公平公正。 (本報記者 葉華南)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