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護航好經開區企業發展?如何服務好赤港僑居群眾?作為赤港華僑經濟開發區的社區民警,這是莆田市公安局江口派出所三級警長曾敏欽最常思考的問題。 赤港華僑經濟開發區位于莆田市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莆田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這是一個東南亞各國文化相互交融、獨具特色的僑民之鄉。60年前,東南亞華僑大量歸國,而原先涵江的赤港華僑農場便是他們的家園之一。 “外地人包一塊‘僑鄉’地”,出身廈門的曾敏欽懷著從警夢來到了莆田,駐守在興化灣濱海新城,這一守就是十年。 從一開始不會本地話,還得用“手語”跟只講越南話的僑居老人“嘮嗑”,到如今串街走巷、對答如流。從不習慣到習慣,曾敏欽懷揣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和對公安工作的一片熱忱,堅持用腳步丈量土地、用忠誠守護平安,成為群眾口中親切的“僑友”。 搭起警企“連心橋” 111家大小企業、上千名員工。“護航經濟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如何做好?”實際上,在曾敏欽心中早有答案。安全檢查、流動人口管理、警企聯席會制度建立、應急處突、道路交通規劃、反詐宣傳等大小事務,全都在“經濟護航‘筆記’”之列。 “必須要發動群防群治的力量,調動企業自身的潛力,共同做好安全生產保障工作!”曾敏欽通過建立警企聯席會制度,聯合企業安全負責人、園區管理委員會,定期對園區企業進行消防檢查、安全生產檢查、應急處突處置演練,排除各類安全隱患,并組建了民警帶頭、專職網格巡邏員帶隊、治安積極分子和企業保安共同參與的巡防隊伍,推動形成“警務主導、企業參與”的齊抓共管格局。 “徐總,你們新招聘的這批員工沒有進行流動人口登記,今天下午我們正好過來,就在企業這邊直接登記,順便也開一場反詐宣講會,幫忙組織一下。”每周的“警企座談會”上,曾敏欽都會向企業收集階段性訴求,時刻掌握企業動態。 “大家都別著急,耐心等待,我們會與司法所、勞動監察等部門聯合處置,一定會在年前協調下來!”去年,臨近春節,赤港片區某企業生產線負責人卷款跑路,企業老板以資金鏈斷裂為由拒絕再次支付,務工人員因無處討要工資選擇報警。曾敏欽第一時間聯合司法所、僑聯以及當地有豐富調解經驗的僑胞,通過多部門聯調,最終說服相關人員籌措錢款代付了這筆工資。 “作為一名經開區民警,就得每天都走到企業中,把企業的事拴在褲兜上,件件有落實、樁樁有效率。”曾敏欽說。 當好僑居群眾“主心骨” “嗯,王姨這越南河粉味道可真不錯呀,不愧是‘網紅粉店’!”位于赤港農場的“王太越南”河粉飯店是附近的一家網紅餐廳,老板王姨正是從越南回國的僑民之一。 因為語言、習俗不同,曾敏欽剛到赤港時常常吃“閉門羹”,只能通過走訪時間的積累才能真正融入他們,走進他們的心里。 多年來,他始終秉持“進得了門、說得上話、交得了心”理念,一有空閑就到轄區走訪,從熟悉每一條街道、每一戶居民做起,用腳步丈量社區,以真心換取信任。 2024年2月,曾敏欽在走訪中得知,轄區居民劉某的孫子至今未落戶,兒子兒媳常年在國外工作,加上劉某今年70多歲了,行動不便,就一直沒有到派出所辦理。他一回到所里,便與戶籍民警對接,詳細了解回閩落戶的相關流程和所需材料,指導劉某完善相關材料,最終成功為劉某的孫子辦理入戶手續,解決無戶口難題。 曾敏欽充分發揮社區警務室靠前服務職能,延伸“一站式”服務觸角,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戶籍大廳”,為急需辦理身份證、居住證、回鄉證等業務的人員,開通辦證綠色通道,集中預約辦理,切實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以來,共幫助群眾辦理戶籍業務80余人次。 基層一線是矛盾糾紛的源頭,也是解決問題的主場。多年來,曾敏欽堅持工作在前,下好矛盾排查的“先手棋”,織好調解糾紛的“聯絡網”。久而久之,群眾碰到問題,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曾敏欽。 2023年2月,赤港部分小區拆遷,一小區居民因鄰里搬遷問題發生口角,雙方“劍拔弩張”。經了解,是林大媽因老房屋搬遷過程中,將鄰居陳大爺放置在路邊的花瓶弄碎,林大媽表示這是公共區域,是對方亂占地盤擺放花瓶才會出現這種情況,拒絕賠償。 “鄰里之間不要因為這種事傷了和氣!”曾敏欽主動聯絡僑聯、村委會等部門,多次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交流協商。他更是頻繁走訪、苦口婆心勸導林大媽、陳大爺二人。經過持續不斷的溝通與努力,林大媽最終被說服進行了賠償,而曾敏欽也讓陳大爺將剩余花瓶挪到家中放置,鄰居之間的誤解與隔閡也隨之消散。 為拓寬警民服務渠道,提升為民服務能力,曾敏欽還制作警民聯系卡,建立警民聯系群,定期推送反詐知識、法律常識、便民服務措施政策,24小時屏對屏、鍵對鍵聽民聲、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2024年以來,共在線解答群眾咨詢300余次,轉發各類宣傳信息150余條。 “知僑心、辦僑事、解僑難,讓僑胞安心、放心。”這是曾敏欽開展社區工作的不二信條。 筑起轄區反詐屏障 “多虧曾警官保住我的血汗錢,真的是太感謝你了!”轄區居民吳女士將一面印有“打擊電信詐騙 為民挽回損失”的錦旗送到曾敏欽手中,激動地感謝道。 2023年年末,曾敏欽接到預警指令:轄區有群眾疑似正在遭遇電信網絡詐騙,必須上門勸阻。他第一時間根據預警電話試圖聯系吳女士,但多次撥打卻無法接通。 經過多方查證,他發現吳女士已經向詐騙分子提供基本信息,便立即進行緊急止付和掛失,并聯動銀行部門,最終成功挽損23萬元。同樣的故事發生在2023年8月,曾敏欽與同事密切配合,爭分奪秒、緊急止付,成功為園區某企業挽回85.6萬元的損失。 打防一體,更要防范為先。曾敏欽根據不同人群特點,制定不同宣傳策略。針對財務人員,就深入剖析“冒充老板”“無息貸款”詐騙手法;針對學生群體,便積極傳授“刷單返利”“買賣游戲裝備”類識騙技巧;針對老年群體,重點提及“養老產品”“投資理財”詐騙;針對僑民僑眷,積極宣傳“冒充熟人”“機票”詐騙套路。 他采取線上“大水漫灌”、線下“精準滴灌”,瞄準重點靶,針對性開展反詐宣防,2024年以來,共開展各類專題反詐20余場,受宣群眾達6000余人。 “只要有心辦事,不管是什么難事,總能解決。”這是曾敏欽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扎根社區的這些年,他就像一顆小小的螺絲釘,釘在工作崗位上,用行動溫暖民心、用真心換來真情,不斷夯實警務工作基礎,提升轄區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 (本報記者 陳靜 通訊員 林鴻達)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