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前端 治未病 促和諧 ————惠安法院城關法庭繪就基層社會治理新畫卷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2月12日訊 惠安,素有“海濱鄒魯”“世界石雕之都”“建筑之鄉”之美譽。在這片沃土上,惠安縣人民法院城關法庭積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發揚新時代“惠女精神”,做實“抓前端、治未病”,促進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實質化解,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這里生根發芽,綻放出絢麗的花朵。 “單絲不成線,獨木難成林。”城關法庭在開展解紛工作中深諳此道,有效匯聚各方力量聯動解紛,變“單兵作戰”為“合力攻堅”。 惠女鐵肩擔日月,治山治水展豪遒。城關法庭立足轄區特色,成立以惠女法官為領銜的“惠女聚·惠解紛”調處工作室,對接“惠女之心”調解人才資源庫,構建“法官+惠女+網格員”多元解紛格局,做好矛盾糾紛的源頭預防與前端化解。 對未經訴前調解“一步到訴”的案件如何化解?城關法庭通過在綜治中心設立勞模法官工作室和巡回審判點,將矛盾糾紛分級、分類、分撥引導至綜治中心,強化訴前委派調解,與綜治中心共同搭建調、裁、審對接機制,對聯合調解成功的案件,及時引導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實現“人民調解+司法確認”無縫銜接。 此外,構建“平安例會+一庭兩所”矛盾糾紛聯排聯調機制,對于需要綜合施策或涉群體的矛盾問題,提交鎮分管綜治的副書記,由其召集“平安例會”邀法庭、司法所、派出所、村居組織,啟動聯調機制,實現信息共享、矛盾共解、基層共治;搭建“政協+行業協會”解紛共同體,依托現有“政協委員工作室”“校服行業訴非聯動法官工作室”,廣泛凝聚政協委員、行業協會等力量,提升解紛專業化…………各方力量攥指成拳、同向發力,推動一個個矛盾糾紛得到及時化解處置。 2024年3月,法庭受理了張某等21名農民工討薪系列案件。 這是由工程層層分包、各方主體互相推諉引發的系列案件。中建某公司將某項目工程的部分勞務工程發包給惠安一勞務公司,該勞務公司承包后將勞務工程中的鋁合金模板安拆工程(A地塊)分包給林某、鄧某,張某等21人受李某雇傭,以林某班組工人的身份在該工地做工。張某等21名農民工因討薪艱難,向法院起訴請求中建某公司、惠安某勞務公司、李某支付工資款。 受理案件后,為減少當事人訴累,城關法庭將21名農民工討薪系列案件并案審理,判決中建某公司、惠安某勞務公司、李某應共同支付張某等21名農民工的工資款。中建某公司在判后主動履行完畢付款義務,一紙判決成功解決了21名農民工的艱難討薪問題。 這是城關法庭小案精辦力促定分止爭的縮影。 “發生漏水,如果因樓上房屋使用不當或裝修鋪設管道不當等原因造成漏水,應由樓上房屋所有權人承擔維修和賠償義務…………”日前,城關法庭在惠安縣螺城鎮北關社區就地審理了一起因房屋漏水問題引發的相鄰糾紛案件,并在庭后就相鄰關系糾紛案件涉及的法律問題開展宣講,為群眾釋法說理解惑。 巡回審判以“接地氣”的審理方式,不僅讓當事人在“家門口”就能解決糾紛,更讓當地群眾沉浸式體驗庭審過程,接受一次具體而生動的法治教育,達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治效果。 除“坐堂斷案”外,城關法庭積極探索從“群眾走進來”到“法官走出去”的司法服務工作模式。針對當前居民普遍關注的物業管理糾紛問題,城關法庭近距離深入轄區的街道社區,摸清人民群眾司法需求,通過法律咨詢、法治宣傳、非訴解紛、巡回審判、判例引導、司法建議等各類司法服務,幫助防范涉物業管理法律風險,推動大量物業糾紛通過非訴訟方式解決,進一步改善縣域住宅小區的居住環境、物業服務和治理機制,助力打造“少訟”“無訟”小區,繪就基層社會治理新畫卷。 (本報記者 林揚陽 通訊員 劉素梅)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