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2月18日訊 “2025年1月24日,第七次撥通林某電話,終于同意面談。”翻開執行干警的工作日志,字里行間記錄著一場持續五年的執行拉鋸戰。這個春節前,隨著雙方在和解協議上簽字,厚厚的案卷里多了一份特殊的“年終總結”。 2018年,年僅14歲的張某在一次機動車交通事故中受傷。事故發生后,張某及其家人向法院提起訴訟。經審理,法院依法判決林某賠償張某各項損失共計12萬元。然而,林某無力履行賠償義務。之后,其遠赴外地務工失聯,案件陷入僵局,執行干警多次上門尋人未果。 2020年9月,林某主動履行了部分款項,此后再未履行。由于被執行人無可供執行的財產,案件依法終結本次執行程序。 “民生案件等不起,再試試其他渠道。” 執行干警的日志里,寫下了堅持底到的態度。隨后,云霄法院通過國家司法救助給予張某20000元的司法救助金。 案件終本后,張某的家人持續表達訴求,要求法院繼續執行。執行干警又多次走訪被執行人可能藏匿的地點,調查其財產線索,甚至利用節假日和夜間進行突擊執行。盡管一次次無功而返,但執行干警們依舊在堅持。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轉機出現在2025年春節前夕,執行干警判斷林某可能返鄉,便通過村委會聯系到林某家人,再次到其家中走訪。面對林某的父母,執行干警們沒有機械宣讀法律條文,而是拿出張某的病歷材料:“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咱們一起想辦法渡過難關。” “我目前借錢只能湊到一部分,剩下的款項能否與申請人協商分期支付?”三天后,林某主動聯系法院。經過深入溝通協調,雙方達成和解協議,1月26日,在執行干警的見證下,林某當場支付賠償款,案件執行完畢。 當和解協議墨跡干透,窗外已響起迎新爆竹。卷宗里這份特殊的“年終總結”,不僅是法律文書的兌現,更是兩個家庭在年關前的彼此成全。2025年的這個春節,兩位當事人的團圓飯桌上,多了一份來之不易的安心。 案件的成功執結,對于雙方當事人來說,都是期盼已久的解脫和安慰;對于執行干警來說,是辛勤付出后的收獲和滿足。 “涉民生案件的執行工作不僅僅是法律問題的處理,更是對當事人情感的關懷和利益的保障。”該院執行局負責人坦言,這起五年積案的執結,既是終點,更是起點。 (本報記者 洪凌霄 通訊員 張詠 湯碩)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