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同學,這事是我考慮不周。” “我也有錯,不該把話說得那么絕…………” 近日,在浦城法院調解室里,一場持續半年的糾紛終于迎來結局。當鄒某將14.2萬元賠償款轉入吳某賬戶時,這對曾經的同窗雙手緊握,在場法官長舒一口氣————這場因意外墜傷引發的“情感與法理”拉鋸戰,在司法溫度的催化下,終以“案結事了人和”畫上句點。 時間倒回2023年11月17日,某木制品加工廠門前。吳某正站在貨車車廂邊緣捆扎木材,突然頭頂傳來“滋滋”電流聲————為躲避橫亙半空的電線,他本能地向后閃避,卻一腳踏空從高處墜落。 被緊急送醫的吳某經鑒定構成兩處十級傷殘。更讓他心寒的是,這場事故將他與老同學鄒某多年的情誼推至冰點。自2023年4月起,吳某不定期為鄒某裝卸木材獲取報酬,事發當天正是受鄒某指派前往加工廠裝車。然而面對賠償訴求,鄒某態度堅決:“他自己不小心摔的,憑什么要我賠?” 矛盾在2025年春節前徹底激化。吳某將鄒某、自稱合伙人的鄢某及涉事加工廠一并告上法庭,三方卻異口同聲否認責任:“我們沒簽過勞動合同!”“他們跟我廠沒有掛靠關系!”“我只是路過!”庭審現場火藥味十足,賠償問題陷入僵局。 “既要解開‘法結’,更要化解‘心結’。”面對錯綜復雜的法律關系,承辦法官在兩次庭審中抽絲剝繭:通過銀行流水查明鄒某長期向吳某支付勞務報酬,鎖定實際雇主身份;調取工商登記證實加工廠與鄒某確系掛靠關系;結合證人證言排除鄢某的合伙人身份…………當證據鏈逐漸清晰,判決本可一錘定音,但看著卷宗里雙方年輕時的合影,承辦法官卻按下“暫停鍵”。 “現在判了只會加深怨恨。”深諳基層治理之道的承辦法官清楚,這類勞務糾紛往往“案結事未了”。他特意將調解安排在春節后,讓時間冷卻情緒,組織調解工作。 起初三方仍針鋒相對:鄒某拍桌怒吼“要錢沒有”,加工廠老板摔門欲走,吳某抹著眼淚翻出醫療單據。見此,承辦法官果斷采取“背對背”調解,將當事人分批請入談話室。 3小時后,轉機出現———— “我愿意賠14.2萬元。”鄒某松口。 “加工廠可以補償5000元,今天就能到賬。” “只要老鄒道歉,零頭我不要了!” 當電子轉賬提示音接連響起,承辦法官趁熱打鐵:“來,握個手,還是老同學。” 這場糾紛最終以鄒某當場支付14.2萬元、加工廠補償5000元落幕。 (本報記者 湯仙念 通訊員 張霞 陳佳歡)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