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推進基層法治建設與社會治理的征程中,武平縣法學會勇挑重擔,著力打造基層服務站點,推動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工作走深走實,切實把工作觸角延伸到基層一線,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因地制宜 建設服務站點 2024年8月,在武平縣委政法委的指導下,武平縣法學會依托縣綜治中心,建立該縣首家基層法律服務站————“武平縣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工作站”。 設置系列制度、配備專業人員和保障足額經費…………在多部門協調聯動下,成立不到一年,這個法律服務“小陣地”逐漸成為服務當地群眾的“大舞臺”。 不僅是“武平縣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工作站”,武平縣法學會依托全縣17個鄉鎮綜治中心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以法學會會員為主體,吸納具備一定法律專業知識的綜治、信訪干部和“五老”人員等,采取請進來、走出去、“互聯網+”等方式,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多元調解等公共法律服務,為鄉鎮黨委、政府涉法涉訴事項提供辦理意見建議。 “我們現有法學會會員196人、法學法律專家人才庫38人、首席法律咨詢專家20人,這些人才資源都是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的強大后盾。如今,武平縣法治資源有序入駐站點,群眾一旦遇到棘手矛盾糾紛、疑難雜癥問題,可以向站點求助,站點會組織專家近距離提供貼心的法治服務。”武平縣法學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群眾需求在哪,法律服務就跟進到哪,武平縣法學會因地制宜建設服務站點,讓基層工作有了陣地,群眾法治需求得到滿足,架起法律工作者與群眾間的橋梁。 聚焦需求 創新普法載體 近年來,武平縣法學會大力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組織法學會會員參與“法律明白人”、“春蕾”安全員、“蒲公英”法律志愿服務隊,采取“把脈式”“解讀式”等宣講方式,深入鄉鎮、社區、學校、企業、單位開展普法宣傳活動。 針對林區林農普法需求,武平縣法學會在捷文村創辦全省首家“林農法治夜校”,變“等案上門”為“送法下鄉”。法學會從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庫中選派法官、律師等專業人員組成師資隊伍,挖掘林改生態法治元素,采取“課堂+現場”“線上+線下”“理論+實踐”“講授+互動”等授課模式,為林農答疑釋惑,教學內容涵蓋生態法律、林業碳匯、林改政策、森林防火、林下經濟等,開啟綠色楓橋服務站“點單式”法律服務新模式,幫助林農學法用法。2024年以來,法學會為林農集中授課4場次、3萬余人次,贈送書籍200余冊,發放授課材料1700余份。 針對青少年普遍自我保護意識以及法律意識淡薄問題,武平縣法學會依托武平縣檢察院成立“向日葵工作室”,通過建立常態化預防普法、一站式辦案救助、社會化觀護幫教機制,構建以檢察機關為龍頭,社工、企業、學校、社區為平臺的“一龍頭四平臺多聯動”幫教模式,推進未成年人雙向、綜合、全面司法保護。2024年以來,法學會共在“向日葵工作室”辦理案件14起,為27名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心理疏導32次。 針對工業園區企業集中、職工聚集、矛盾易發多發等問題,武平縣法學會探索“園區楓橋”機制建設,在縣工業園區建立“職工法律服務一體化基地”,聘請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坐班服務,把勞動關系糾紛和職工的煩心事、掛心事化解在基層一線,為170多家企業、近萬名職工免費提供“一體化一站式”服務,實現“小事不出企業、大事不出園區”。2024年以來,該基地共收集企業意見建議30多條,提供法律咨詢256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6件,化解勞動糾紛9件,為職工挽回損失269萬余元。 深入基層 化解矛盾糾紛 2024年5月,武平縣城廂鎮文溪村一對夫婦長達10多年的土地征遷信訪積案,在法學會組織首席法律咨詢專家介入后成功化解。此前,雖經多任村、鎮干部調解,該案始終未能達成一致。了解情況后,法學會成立以首席法律咨詢專家藍瑩鑫為主的“首席”團隊,與政法機關指導組、鎮相關干部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協商“會診”。 在協商調解中,“首席”團隊采用信訪評理方式,通過情理、德理、法理評議,推動該夫婦在征遷補償協議和息訴息訪承諾書上簽字,化解這起信訪積案,實現案結事了人和,也使信訪當事人從信“訪”轉變為信“法”。 為實現“一攬子”化解矛盾糾紛,武平縣全面推進“一村一法律診所”“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一村(居)一法官”工作,委派14名會員律師和45名會員法官分別掛點到225個村(社區)擔任法律顧問和村居法官,全面負責各村(社區)法律事務,采取“按需出診”等靈活方式,定期到掛鉤聯系村(社區)為群眾上法治課、提供法律援助、調處矛盾糾紛。 此外,武平縣法學會探索“法治+扶貧”工作新方法助力鄉村振興,通過推行法學會會員精準對接林下經濟、低碳游學、光伏發電、生態護林等產業項目,采取“一對一”服務、面對面交談、接聽法律咨詢電話等形式,有效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保護、土地管理、項目政策、普惠金融等相關法律法規,讓法治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2024年以來,武平縣法學會會員為產業項目提供法律意見178條,協助化解糾紛19起,幫助梳理法律風險點13個。 (本報記者 邱玉香 通訊員 鐘愛華)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