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田市涵江區人民法院與代表委員就一起涉未成年人教育合同糾紛案召開座談會———— 共話家庭教育 共商解紛之道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第一支柱,而幫孩子系好人生每一階段的扣子,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近日,莆田市涵江區人民法院就一起涉未成年人教育合同糾紛案中的家庭教育問題,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召開“僑鄉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座談會”,分享交流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問題,并舉辦討論會,共同探討代表委員參與解紛的方式、程度、機制等內容。 以案為鏡 拓展服務深度 2023年至2024年間,未成年人王平(化名)先后兩次入學某私立學校,每次就讀不滿1個月即因個人原因退學。家長王華(化名)累計為王平交納兩個學年的學費、住宿費、伙食費等。退學后,雙方因就學費用能否退還及應退還的金額產生爭議,矛盾沖突不斷。王華認為,兒子王平累計在該校就讀不滿兩個月,應按比例退還剩余就學費用。學校認為,王華父子僅表明要回家休養調整,直至2024年底才向學校正式提出退學,且王平第一次入學時,王華就與學校簽署了《承諾書》,明確約定因個人原因退學的,就學費用不予退還,故學校只同意退還5000元。雙方各執一詞,未能達成一致意見,王華遂向法院提起訴訟。 2月初,涵江法院江口法庭邀請代表委員旁聽這起教育合同糾紛案件庭審,并舉辦“人大+政協+法院”涉僑矛盾糾紛化解研討會。會上,辦案團隊和代表委員一致希望促成該案調解,并希望能夠為王平提供適當幫助和疏導。 會后,承辦法官陳蓉蓉結合代表委員提出的建議,綜合案件事實及未成年人成長的責任承擔等因素再次展開調解,多次協商,雙方最終同意調解。 2月24日,承辦法官與王華電話確定調解時,邀請王華夫妻一起參加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座談會,共同圍繞孩子成長的實際情況交流紓困,交流討論未來的教育方向及方式。 “我們夫妻倆很樂意聽聽大家的意見,也幫我們解解惑。孩子上高中了,不敢太緊也不敢太松,確實有種束手無策的感覺…………”王平表示很愿意參加座談會。 把脈開方 共議教育良策 2月28日上午,王華與某私立學校達成和解,當場簽署調解協議并履行完畢。調解結束后,江口法庭組織召開“僑鄉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座談會”。 王華的妻子說道:“我感覺孩子有在改變,有時會關心我們,愿意和我們說說心里話,但好像還是缺少動力,不愿意學習…………” 座談會以王華和妻子分享日常生活中關于孩子教育問題的困惑開始,與會代表委員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提出適當建議,希望夫妻倆接受孩子成長的變化、尊重孩子的意愿,以相對平等的態度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引導孩子找到前進方向。 涵江區政協委員羅志斌表示:“隨著社會發展,學生面臨著多重挑戰,學業競爭日益激烈、人際交往日趨復雜、興趣特長要求更高,信息過載、網絡誘惑等問題又加劇了青少年的心理負擔,無論家長還是學校,都要關注學生成長的心理變化,做好情緒疏導、方向引導。” “父母的態度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很大,家長要辯證地看待孩子對某件事、某個東西的沉迷行為。如果是真的感興趣,要學會尊重,注意引導,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如果是在逃避學習生活,可以嘗試用別的東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去做更多的嘗試和選擇,去發現更多的可能性。”涵江區政協委員黃梅萍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同時,江口法庭邀請了專業且經驗豐富的心理咨詢老師到法庭為王平作“一對一”輔導,幫助王平疏導情緒,撥開心中的成長迷霧,盡快尋找到生活學習的意義。 探索思路 代表委員支招 隨后,江口法庭借此機會組織了“代表委員參與解紛討論會”,希望結合代表委員參與解紛的實踐,充分吸納代表委員關于聯動解紛的意見建議,讓代表委員參與解紛更規范、更高效、更有質量。 省人大代表莆田六中教師朱雁嫻建議:“可以建立代表委員工作室,形成固定聯系站點和常態化服務平臺,合力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矛盾調解、政策解讀等多元化服務,保障代表委員聯動參與的質效,切實提升群眾的滿意度。” “要建立健全代表委員參與解紛的相關機制,做到過程透明、責任清晰,確保代表委員參與解紛工作規范有序開展,避免發生越位、錯位,讓代表委員參與解紛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涵江區政協常委公證員鄭芳芳提出自己的建議。 “要注重代表委員參與解紛的方式,切實圍繞當事人的需求,不僅要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也要注重語言通俗化、方式人性化,做到接地氣、辦實事,讓群眾感受到溫暖和信任。”涵江區政協委員、公證員李志強也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代表委員有著廣泛的社會聯系、專業素養和較高影響力,邀請代表委員參與解紛可以有效彌補傳統解紛的不足,提高解紛效率和公信力。今后將做好與代表委員的溝通聯絡工作,共同將代表委員參與解紛工作做到位、做出效果。”承辦法官陳蓉蓉表示。 接下來,涵江法院將繼續深化代表委員參與解紛工作機制,謀劃建設代表委員工作室,充分發揮代表委員在矛盾糾紛化解和法律法規、政策宣傳方面的優勢,合力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新平臺,豐富多元解紛網絡,推動矛盾糾紛高效化解。 (本報記者 陳靜 通訊員 黃琳芳)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