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鑼鼓聲里揚法韻 龍燈影中筑平安 ————龍巖市司法局“民俗+普法”讓法治深入人心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3月12日訊 2月21日,上杭縣茶地鎮翁基村沉浸在一場盛大的非遺民俗“燒架花”活動中。作為龍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燒架花不僅是當地客家人祈福納吉、慶祝豐收的傳統儀式,更成為法治宣傳的新舞臺。活動現場,除了璀璨的煙火秀,一群身著藍色馬甲的“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尤為引人注目。他們手持法律宣傳手冊,穿梭在人群之中,用一口流利的方言將法律知識轉化為群眾的生活指南,讓法治精神在煙火與歡笑中悄然傳遞。 近年來,龍巖市司法局在普法工作中勇于探索,充分利用閩西春節期間豐富的民俗活動資源,將法治宣傳與民俗文化巧妙結合,打造出一場場別開生面的“民俗普法盛宴”。 挖掘法治元素 法治之花遍地開 在永定區撫市鎮的首屆民俗文化體驗節暨油菜花觀賞節上,撫市司法所將傳統民俗、法治文化與潮流元素巧妙融合,以“哪吒與敖丙”動漫IP設計的法治小英雄形象吸引了眾多年輕家庭的眼球。而在長汀游街巡禮、永定“走古事”、上杭“南陽花燈巡游”等民俗活動中,“蒲公英”法治宣傳點成了不可或缺的風景線。司法行政部門通過組織“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們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懸掛法治標語、邀請律師提供免費法律咨詢等形式,讓群眾在感受民俗魅力的同時,輕松汲取法律知識。 龍巖市司法局深入挖掘閩西地方特色,打造了一系列地域特點鮮明、法治元素突出的民俗普法活動品牌。新羅“法治剪紙”、連城“游龍釋法”、長汀“法治巡禮”…………這些品牌活動不僅貼近群眾生活,更形成了強大的品牌效應,激發了群眾的學法熱情。 春節期間,龍巖市司法行政系統通過各種方式大力宣傳《福建省安全生產條例》《龍巖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條例》以及酒駕醉駕、文明出行等法律法規,在各類民俗活動中共發放法治宣傳資料8000余份,解答法律咨詢300余人次。 創新形式載體 普法更添吸引力 近日,在長汀縣涂坊鎮的“迎花燈”傳統民俗活動中,融入了法律元素的“涂坊花燈”成為群眾關注的焦點。國家非遺“涂坊花燈”上掛著的法治標語和法律知識,讓群眾在欣賞非遺文化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了法治教育。此外,法治春聯、法治年畫等具有“非遺”民俗特色的普法產品,也以“法治大禮包”的形式走進了千家萬戶。 龍巖市司法局積極推動法治文化與民間藝術相結合,將法律法規編成快板、相聲、戲曲等民俗藝術,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講解法律要點,讓群眾在歡聲笑語中學法懂法。同時,利用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發布民俗普法短視頻、漫畫等,進一步擴大普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其中,長汀縣司法局創新開展普法直播活動,通過直播的方式向群眾開展春節法治宣傳,受到群眾一致好評。 注重群眾參與 普法互動樂無邊 法治燈謎有獎競猜、DIY平安元宵、法治心愿墻…………在龍巖市,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屢見不鮮。這些活動將法治宣傳教育與民俗文化的歡樂氛圍深度融合,讓群眾在寓教于樂中輕松學法。 在“‘法’味湯圓·共‘包’和諧”包湯圓主題活動中,群眾在品嘗美味湯圓的同時,還能從湯圓里包裹的法律小知識紙條中學到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而在“‘法’治燈籠·點亮生活”DIY燈籠制作活動中,孩子們用稚嫩的畫筆在燈籠上勾勒出憲法、民法典等法治元素圖案,既展示了孩子們的創造力,又傳遞了法治精神。 為了讓法治知識更加入腦入心,龍巖市司法局還積極引導和支持群眾創作帶有閩西特色的法治文化作品。傳統手工藝人用糖漿書寫法治文字和圖案,非遺傳承人則以剪紙的方式剪出“守法”“民法典”等字眼圖案,用傳統藝術之美點亮“法治之光”。同時,該局充分發揮“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鄉村“法律明白人”作用,在農村民俗活動現場成立“流動法律驛站”,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和答疑服務,讓法治宣傳更加貼近基層、貼近群眾。 春節期間,龍巖市共開展了80余場群眾性民俗法治文化活動,2000余名“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參與其中,共同為法治建設貢獻著力量。 (胡蘇婷 賴黃恬 洪輝)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