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3月12日訊 “放學了,家長騎著摩托車來接你們,要注意的第一件事是做什么?”3月4日,連城縣公安局“愛心媽媽”志愿服務隊的女警們來到姑田鎮中心小學,給孩子們帶來一堂有趣有料的安全宣傳課。女警們通過播放視頻、有獎問答、游戲互動等方式開展活動,一個個原本害羞的孩子馬上活躍起來,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快樂而有意義的一節課。 在傳承弘揚新泉工農婦女夜校先輩們“不怕犧牲、敢于拼搏、樂于奉獻”精神的基礎上,2010年連城縣公安局成立“愛心媽媽”志愿服務隊。15年來,這支隊伍致力于關心關愛留守兒童,通過建立長期關愛機制,定期開展慰問、幫扶、互動等活動,幫助留守兒童完成學業的同時更溫暖了他們的童年。 今年上高二的小峰是隊員賴芬芬愛心幫扶的對象之一。小峰的父母一直在外務工,長期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性格比較內向。自開展一對一愛心幫扶后,賴芬芬定期與小峰聯系,與他建立情感的連接,時常關心他的學習情況、思想狀況和是否存在困難,教會他如何表達情感、處理困難。看到小峰順利考上高中,賴芬芬也為自己的付出感到開心。 “15年前剛入警的我,光榮地成為第一批愛心媽媽志愿服務隊的一員,15年來我們幫扶過不少兒童,很多都已經走向工作崗位,看到他們健康成長,我們也十分自豪。”說起“愛心媽媽”志愿服務隊時,“元老級”隊員賴芬芬驕傲地說道。 成立15年來,在一代又一代隊員的愛心接力和傳承下,服務隊隊員數量從最初的8名增加到現在的16名,業務范圍也增加了全面愛心幫扶、關懷救助、送證上門、公安業務宣傳、廣泛收集社情民意等內容,她們緊密聯系群眾,妥善解決群眾難處,全力回應群眾訴求,消除社會治安隱患,實現了當初“做大做強”的愿景。 2024年11月2日,服務隊的女警們到連城縣救助管理站開展慰問幫扶。在活動中,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反映,三個月前收留的流浪漢生病急需治療,因無身份,住院治療存在較大麻煩。 得知情況后,女警們立即前往醫院看望該流浪人員,詳細詢問流浪人員的身份和身體狀況并記錄。通過所掌握信息,女警們反復篩查、核實,經不懈努力,流浪人員身份得以確認,順利落戶,嶄新的身份證件很快被送到救助站工作人員手中,有了合法身份,流浪人員安心接受治療,重燃了生活希望。 隨著“業務”不斷拓展,女警們積極探索如何緊跟時代步伐,守正創新,更好地走近群眾、服務群眾、守護群眾。2023年7月,女警們借助警務宣傳平臺,“開”起了“蓮警小店”,以更加“靈活”、更具“標志”的形式活躍在愛心幫扶前頭。 “大爺大媽,‘人長壽’保險公司送禮物啦,快快來領,晚點來就沒有啦…………”2024年10月9日下午,女警們開著“蓮警小店”警務宣傳平臺來到連城縣老年大學為老人們展開反詐宣傳。為提高反詐宣傳的感染力,女警們喬裝為保險公司業務員開展防騙測試,吸引力不少老年人填表領“禮物”。宣傳開始后,女警們向老年人解釋著這個測試環節的意義,利用木偶情景模擬、以案釋法、政策解讀等方式,一一為老人們演示、講述與老年人生活息息相關的騙局。“貪小便宜,最后要花大代價的,我們要聽這群閨女的話…………”在活動現場,不少老年同志分享自己平日遇到的真實情況。 15年來,連城縣公安局“愛心媽媽”志愿服務隊的女警們將“警察藍”的忠誠與“巾幗紅”的熱情融合交織,她們發揮自身優勢,聚焦群眾“急難愁盼”,主動作為、積極奉獻,在平凡付出和無私奉獻中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本報記者 邱玉香 通訊員 邱桂花)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