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城鄉(xiāng) 何以長安 ————解碼閩東基層治理的“共治密碼” 當警用無人機掠過東湖濕地的蘆葦蕩,巡邏快艇的浪花驚起一行白鷺;當“藍袖標”手電筒的光束穿透桐山古街的夜色,與天際煙花交相輝映;當銅鑼警報聲回蕩在南陽鎮(zhèn)的山谷,義務消防車的黨徽在月光下熠熠生輝————一幅由群眾執(zhí)筆的“共治長卷”,在閩東正徐徐展開。 從“跨界聯動”到“錯峰治理”,從“平戰(zhàn)一體”到“人人參與”,群防群治的實踐正以多樣形態(tài)扎根閩東大地,在山水城鄉(xiāng)間寫下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寧德注腳。 跨界聯動 全域智防 漫步在寧德東湖濕地公園,只見湖心倒映著黛色塔山,白鷺掠過連片蘆葦蕩,驚起一串水珠折射的虹光。水墨長卷深處,一抹躍動的“警察藍”正破開暮色————那是寧德市公安局大門山派出所環(huán)東湖巡防隊。自2017年成立以來,這支隊伍用8年光陰,在山水寫意間刻下另一種筆觸:58次托起生命的重量,260余次縫合離散的軌跡,讓“西塞山前白鷺飛”的古典詩情,成為煙火人間的山水安瀾。 近日,記者來到環(huán)東湖巡防隊紅色驛站,當警用無人機的嗡鳴劃破湖面晨霧,這里已開啟全天候守護:數個警用無人機的監(jiān)控鏡頭全景展示著東湖各水域的實時情況。 “以前我們靠腿巡邏一遍湖岸要4小時,現在用無人機,15分鐘就能全覆蓋掃描。”環(huán)東湖巡防隊隊長章穎介紹。話音剛落,電子大屏突然彈出預警:北岸第二棧道有人翻越護欄。隨即,無人機迅速抵近喊話勸阻,快艇載著隊員疾馳而至,岸邊民警同步翻越護欄穩(wěn)控。不到5分鐘,民警已合力將人拉回安全地帶。 這支隊伍深諳“全域智防”的要義:電子圍欄全天候監(jiān)測臨水區(qū)域;棧道沿線的攝像頭精準識別異常行為。2023年臺風“杜蘇芮”來襲時,巡防隊以“人力+科技”提前鎖定數處低洼積水點,聯動有關部門加固高空廣告牌、排查電路隱患,筑牢了防災堤壩。 “單靠警力走不完東湖的每個角落?!贝箝T山派出所所長徐哲介紹說,為了充分發(fā)揮跨界聯動的價值,巡防隊還學習“朝陽群眾”模式,把社服物業(yè)、園林保潔、街邊商販、熱心市民等發(fā)展為巡防員、調解員、信息員,并親切稱為“東湖大叔大媽”。他們建立“隱患隨手拍”即時響應機制,在“解憂茶桌”調和著家長里短;通過“東湖楓警宣講隊”打造沉浸式普法場景,把2.91平方公里水域變成共治課堂,形成了新時代“楓橋經驗”與湖濱治理結合的“環(huán)東湖”新模式。 錯峰治理 精準防控 1月28日晚上8時,福鼎市桐山街道年味正濃。古色古香的十字街燈籠高掛,沿街商鋪人流如織,百米外的桐江溪畔煙花升騰。璀璨煙火之下,一支臂戴藍袖標的隊伍穿行在人群中,時而俯身檢查消防栓,時而提醒攤主規(guī)范用電?!俺σ谷肆髅芗?,我們重點排查用電過載和消防通道堵塞,要把隱患撲滅在冒頭前?!毖策夑犼犻L胡瑞我一邊記錄商戶用電情況,一邊叮囑隊員。 山水城鄉(xiāng) 何以長安 看到“藍袖標”在街上轉,沿街的小吃攤主遞上一把熱栗子感慨:“有你們在,我們做生意心里踏實!”這是桐山“特群”星光巡邏隊成立后的首個除夕夜執(zhí)勤現場。 桐山街道作為福鼎市中心城區(qū)的核心板塊,轄4個建制村、9個社區(qū),戶籍人口6.1萬人,常住人口逾9萬人。這里商業(yè)活動頻繁,人員流動較大,老舊住宅與商業(yè)區(qū)域交錯并存,致使消防安全隱患大,鄰里糾紛警情偏多,社會治理面臨“老城區(qū)、新風險”的雙重壓力。 為破解老舊城區(qū)治安防控力量不足、公共安全風險交織等治理難題,2024年7月9日,在桐山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推動下,由社會治理辦牽頭,派出所民警帶隊、巡特警支援、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桐山“特群”星光巡邏隊正式成立。 “巡邏隊吸納了社區(qū)干部、退役軍人、持證保安員、社區(qū)群眾以及大學生志愿者等熱心治安事業(yè)人士。平日里,我們遵循‘錯峰治理’的原則,針對夜市經濟安全痛點,建立19:00-24:00重點巡防時段機制,填補專業(yè)警力空檔?!蓖┥浇值郎鐣卫磙k主任卓亮介紹。 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時,隊員們以“車巡+步巡”相結合的方式,穿梭在大街小巷,重點加強對人員密集、治安復雜區(qū)域的巡邏力度,并積極承擔援助群眾、疏導交通、化解矛盾等職責,被當地人昵稱為“星光下的守護者”。 桐山“特群”星光巡邏隊的存在增加了街面的見警率、管事率,對潛在犯罪分子起到了威懾作用,推動公共安全治理向事前預防轉型。自該巡邏隊成立以來,桐山街道的刑事案件發(fā)案率同比下降了34%,治安案件發(fā)案率下降了30%。 平戰(zhàn)一體 綜合救援 “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在壽寧,一首代代傳唱的民謠道盡了這里天遙地遠、嶺陡路長、謀生艱難的窘境。與壽寧縣其他鎮(zhèn)區(qū)一樣,南陽鎮(zhèn)山高谷深,群眾“蓋房用樹木,生活靠山貨”的生活模式,讓這里的人們一度談火色變。 1990年,南陽鎮(zhèn)先后發(fā)生3起火災,可因山路難行,縣里的消防隊難以及時趕到,錯過了最佳滅火時機。大火最終讓鎮(zhèn)區(qū)37戶群眾的木結構房屋化為灰燼,500畝林地被毀。 如何避免悲劇的重演?在這樣的背景下,南陽鎮(zhèn)12名社會青年農民本著“滅火自救、幫助群眾”的初衷,自費購買了水桶、臉盆等工具,自制了毛竹消防梯,用銅鑼當警報器,以村委會的舊倉庫為基地,成立了“南陽青年義務消防隊”(后更名為南陽青年義務應急救援隊)。 盡管條件簡陋,可隊員們卻發(fā)揚奉獻精神,參與了一場又一場火災救援行動,為當地受災群眾挽回大量損失?!爸灰岩豁懀饺辗稚⒏魈?、從事各行各業(yè)的隊員們就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迅速轉化為專業(yè)救援力量,沖向救援現場?!蹦详柷嗄炅x務應急救援隊隊長王青樹自豪地說,35年來,這支“草根”隊伍充分發(fā)揮“平戰(zhàn)轉換”機制的靈活優(yōu)勢,共出警2000多場次,成功撲滅各類火災680余場,形成了“生產生活+應急備戰(zhàn)”的可持續(xù)模式。 近年來,為回應基層治理從“政府包攬”向“共建共治”的轉型,該救援隊還積極向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發(fā)展,從最早的執(zhí)行單一火災任務,逐步發(fā)展成為一支集“義務消防、搶險救災、治安巡邏、糾紛調解、愛心幫扶”多位一體的基層社會化綜合消防救援志愿隊,先后協助公安機關打擊各類違法犯罪40余次,執(zhí)行社會治安巡邏任務2900多個日夜,調解民事糾紛490多場,挽救了270多名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我們不僅是救火隊,更是風險治理的神經末梢。”王青樹指著貼滿黨建標識的救援車說,如今,在“三共三聯三提升”的黨建聯盟機制下,南陽鎮(zhèn)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轄區(qū)建筑(民房)火情、森林火險呈連續(xù)下降趨勢,充分彰顯了群眾自治力量在構建韌性治理中的獨特價值。 (本報記者 龔麗雯 通訊員 李佐登)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