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警的工作就是在路上。天天與道路打交道,道路就像我們的第二個家,需要用心呵護和經營。”寒來暑往,福州市馬尾區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勤務中隊中隊長江敬華堅守在城市的大小路口,在頻繁的紅綠燈交替間,與這座城市一同成長。雨雪風霜,歲月在他的身上刻下了一道道印記,而他只期待能讓腳下的道路變得更安全、更暢通。 路口指揮、查糾違法、處理交通事故…………江敬華和同事常年在路上,這些是他們重要的日常工作,但并不是全部。 勤思考 善研究 “每當有復雜的大型市政交通工程在轄區啟動時,我們都要定期與施工方對接施工進度、優化繞行方案、增加安全預警標志。”江敬華表示,施工期間,他們還要抽空到實地查看,確保施工方案精確到小時和米,將對通行的影響降到最低。 2024年4月,因地鐵2號線延伸線上的魁岐橋樁基間距無法滿足穿行需要,需拆除橋梁調整樁基間距,確保盾構機安全通過。為此,江敬華先后與施工方對接了3次,施工階段更是每天緊盯進度,以確保完工后第一時間恢復道路通行。 2024年6月,轄區鐵南西路路段因挖掘排水管道進行半幅封閉施工時,路段車流量大、位置關鍵,工地便成了江敬華的每日“打卡地”,他除了提早上崗、延時撤崗,晚上還要開“碰頭會”,常常討論至深夜。“雖然有些累,但看到市民對規劃滿意,交通沒有受到太大影響,我的心情就舒坦了。”江敬華笑道。 精致城市需要精致交通,江敬華從不避重就輕,在盯牢城市交通“大動脈”的同時,也注重“微循環”的暢通。 近年來,位于馬尾區中心位置的魁岐路周邊發展速度極快,但很多老舊小區改造尚未完成,車位等配套建設相對落后,加之早晚接送學生的人流、車流密集,原本兩車道的魁岐路雙側違法停車現象突出,經常收到錯車錯不開、應急車輛進不去等投訴。 江敬華了解情況后,通過實地調研、匯報、研討等方式,在多次溝通協調管委會、街道辦等單位后,最終形成了單向循環、單側停車、錯時上學放學的出行方案,一舉解決了附近居民沉積多年的問題。 巧執法 勤普法 在一次次下沉交通管理第一線參與交通秩序管理的過程中,江敬華碰撞出了不少新“管理思維”,總結出道路查處酒駕、夜間巡邏、假牌假證識別等多個工作法。 馬尾城區面積較小、城中村多,江敬華因地制宜地摸索出一套適合城中村道路查處酒駕的工作法。針對群眾交通安全意識薄弱、交通安全知識儲備不足等問題,江敬華要求中隊成員儲備過硬的法律法規知識,提升法律素養,釋理講法、以案普法,也讓規范執法成為大隊民警的自覺行動。 每次進行酒駕查處,江敬華都要合理選擇執勤點,規范設置預警區、警戒區、查驗區和防撞掩體,佩戴單警裝備,尤其在夜間查酒醉駕時注意攜帶肩燈、帽燈等,做好安全防護工作。同時,他還要求隊員按照快速核實身份、固定證據、帶離現場的“三快方針”開展工作。這套科學規范的查處體系實施以來,馬尾區涉酒交通事故逐步減少,群眾對交警執法的滿意度逐步提升。 交通管理需要“普法”與“執法”并行————這是江敬華在日積月累的工作中總結出的經驗。他認為,既要嚴格執法,又要在執法過程中實時普法、精準普法,讓交通安全知識深入人心。 建坂村村民老張不僅常年騎摩托車違法拉客賺錢,還把逆行、搶道、亂停亂放等行為當成家常便飯。他跟江敬華的嚴格管理較上了勁,不是“打游擊”,就是“躲貓貓”。 為徹底解決問題,2024年8月開始,江敬華不僅多次專門到老張家做思想工作,并聯合村兩委說服他不再出去違法載客,還組織隊員深入轄區涂刷交通安全宣傳標語、放置交通安全宣傳展板、到中小學校講授交通安全知識。從而在潛移默化間,增強了許多像老張一樣群眾的安全意識,糾正他們錯誤的交通觀念。 這位把辦公室安在路肩上的交警,用丈量過無數次斑馬線的腳步,在紅綠燈交替間編織出了城市的安全經緯。江敬華知道,這座城市的交通安全密碼,正藏在每個被糾正的違法瞬間、每處被優化的交通細節、每次被喚醒的安全意識里。 (本報記者 林珊 通訊員 周晨偉)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