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個朋友,剛認識時,他是高速公路征管員,平淡無奇。他跟別的征管員唯一不同的是,總是捧著法律書籍,做自己喜歡的、與法律有關的公益。 真正對他有深入了解的時光,是在省城。那時他借調交通廳,我借調公安廳交警總隊。曾在一方屋檐下工作,現又同處異鄉,閑暇便約吃飯聊天。 他從農村考上大學,走向城市,畢業后穿上高速公路征管制服。按理說,有個穩定的工作,在市區購房置業,結婚生子,在老家鄉親眼里,他算是出人頭地,可安于現狀,過平穩安定的生活。 然而,他不習慣于單調安逸的工作環境,喜歡挑戰,又熱衷公益,曾以訴訟途徑,維護學生就近入學的教育公平權、老人乘坐公交車的優待權。好打抱不平的性情,決定著他的命運。他帶著對法律職業的興趣與向往,幾經努力,取得廈門大學法律本科學歷,考取了律師職業資格證書,并從事三年公職律師工作。再后來,他在不惑之年辭去公職,義無返顧地踏上律師執業之路。通過不間斷的學習與積累,現在他成為全國某知名律師事務所的二級合伙人,在人才濟濟的廈門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有了自己喜愛的事業與生活。 “騎行,憑借著實力與努力。如果徑直沖不上去,可以選擇彎道超車,盡管多付出,但同樣抵達目的地。”工作之余,他熱愛騎行,對生活有了更深的體會。如果當年他沒有選擇再學習,沒有放棄安逸的生活,義無返顧地踏上異鄉拼搏的道路,我想他的人生感悟只能停留于表面。 高考那年,我沒能被心儀的政法院校錄取,心有不甘地被調劑到醫學院校。當我有意無意地捧起法律書籍,埋頭自學法律課程時,小我一屆的師弟老鄉闖入我的視野。師弟的高考經歷與我相似,他報考刑警學院落榜,被調劑來學醫,我們都是進入所學專業高考成績的第一名,并得到入學一等獎學金。同樣的遭遇,讓我對他刮目相看,還有幾分同病相憐。 師弟長得有點像《西游記》里的沙和尚,個頭高,濃眉眼,絡腮胡,說話直,聚在一起,總談他的理想抱負。他說,將來還要繼續深造,在學業上、專業上有所突破。當時學習條件簡陋,師資與圖書資源有限,英語學習氛圍不濃,386型號的電腦連摸都沒摸過,更沒有如今互聯網絡強大的信息量,要想獲得國內外名牌大學的資源比登天還難,想到他的夢想,我覺得很遙遠。 十多年后,互聯網絡發達,社交通訊工具日新月異,讓我與久未謀面的師弟重逢。閑聊間,他得知我取得廈大法律畢業證書和改行從警的選擇,很是意外。我則更驚詫于師弟大學畢業后的拼搏與成就:他順利取得醫學碩士、博士,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北京天壇醫院學習深造,進行了神經外科學博士后研究,如今從事神經外科工作。 讀過醫的人,都知道學醫過程非常艱辛的。要將大量枯燥乏味的醫學理論一一烙印在腦海,談何容易?!神經科學,又是整個醫學理論中最難以掌握的,在我看來是沒有“之一”。然而,我這個師弟硬是憑借著不懈的努力與堅持,將學業變成事業,歷經十五年的醫學理論學習過程,成長為三甲醫院神經外科的主任醫師、地市級神經外科醫學會副會長,實現了他年輕時的夢想,同時擁有幸福的家庭——優秀的博士妻子和一對可愛的兒女。 生活中,有些人從小生長在優越家庭,能夠輕松獲得成功的事實。但是,更多普通人成長的事實證明,生長在尋常百姓家的孩子,完全可以通過自身不懈的努力與自律,哪怕幾經周折,彎道超車,終究可以取得屬于自己的成功與榮耀。 (作者單位:漳州市公安局龍海分局)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