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臺經濟下,外賣騎手工傷咋認定? 法院:應根據用工事實而非協議認定 近年來,隨著平臺經濟迅速發展,依托互聯網平臺就業的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勞動者數量也大幅增加,由此引發了不少勞動者與平臺企業間的法律糾紛。近日,福州馬尾法院對外公布一起涉及外賣騎手的勞動爭議案件。 陳某在福州某網絡公司的配送點從事配送工作,雙方簽訂了《業務分包服務合作協議》,福州某網絡公司委托某人力資源公司向陳某轉賬支付每月的報酬,并出資為其投保雇主責任險。工作期間,陳某接受福州某網絡公司管理,并根據接單APP的派單進行配送工作。 2023年1月,陳某在送貨過程中不慎受傷,隨后申請勞動仲裁,請求確認其與福州某網絡公司存在勞動關系。仲裁委員會經審理后裁決確認陳某與福州某網絡公司存在勞動關系。福州某網絡公司不服該裁決結果,向馬尾法院提起訴訟。 福州某網絡公司認為,其與陳某并沒有建立勞動關系的合意,是合作關系的平等主體,因此雙方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 陳某認為,其日常工作都是由公司管理安排的,平時想休息需要向公司請假,另外,公司為他投保了雇主責任險,因此雙方之間存在勞動關系。 “由于平臺企業生產經營方式發生較大變化,勞動管理的體現形式也相應具有許多新的特點,如何認定雙方用工的法律關系,維護數量龐大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已成為當前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承辦法官表示。 馬尾法院審理后認為,當事人之間是否構成勞動關系,不能僅根據書面合同的名稱確定。雖然雙方簽訂的合同名稱為《業務分包服務合作協議》,且陳某是根據接單APP的派單進行配送工作,但陳某在工作期間需要接受公司管理,如果有事要請假,也需向公司提出。由此可見,陳某的工作時間并不是其可以自主決定的,雙方之間顯然存在較強的人格從屬性與組織從屬性。其次,福州某網絡公司委托某人力資源公司按月向陳某轉賬支付報酬,陳某從福州某網絡公司獲得的勞動收入系其主要生活來源,雙方之間存在較強的經濟從屬性。最后,福州某網絡公司還為陳某投保雇主責任險,該險種中的雇員通常是指與被保險人存在勞動關系的年滿十六周歲的勞動者。因此,福州某網絡公司對陳某存在明顯的勞動管理行為,符合勞動關系特征,應當認定雙方之間存在勞動關系。 馬尾法院最終判決確認福州某網絡公司與陳某存在勞動關系,該案經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原判。 法官說法:在新經濟業態下,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勞動者與平臺企業之間是否構成勞動關系,應當堅持“事實優先”原則,根據勞動關系要素、客觀用工事實,認定雙方之間的真實關系。平臺企業應當依法規范用工,不以“合作協議”之名規避本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不濫用自身優勢地位損害勞動者的利益,主動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共同推動平臺經濟良性發展。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