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學生托管不“脫管” ——永安市全力推進“人大+檢察” 工作機制 4月10日16時30分,隨著下課鈴聲響起,永安市小陶中心小學校門外,各家校外托管機構老師忙著排路隊,領著學生們回托管機構參加晚托。這是永安市人大常委會聯手永安市人民檢察院,創新“監督并重、履職并行”模式取得的可喜一幕。 自2022年“人大+檢察”雙向賦能機制運行以來,永安市人大常委會聯手永安市檢察院,加大對校外托管機構監管力度,通過推動法制規范、發出檢察建議等形式,凝聚部門合力,把好監管關口,努力讓學生托管不“脫管”。 同題共答 從個案切入系統治理 走進永安市巴溪灣大垅小區,居民樓外掛著各式校外托管服務牌匾,4家托管機構一字排開。 “目前街道有27家校外托管機構,我們聯合教育、市場監管、消防等部門,定期開展檢查。”燕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羅燕琴介紹。 校外托管機構服務對象為中小學生,兼具教育與社會服務雙重性質,涉及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公共衛生等多個領域管理,但目前我國還沒有出臺專門的法律法規,監管難是最現實的問題。 去年8月,永安市檢察院在辦理未成年人案件時,發現涉事托管機構除了擁有一張家政服務項目營業執照外,竟沒有任何其他審批備案。 “針對校外托管機構存在的‘準入零門檻、監管零抓手’問題,我們隨即啟動‘人大+檢察’聯動監督機制,向永安市人大常委會進行專題報告,并聯合成立專項調研組?!庇腊彩袡z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鄧清華說。 歷時兩個月,調研組圍繞“誰來管、管什么、怎么管”主題,走進轄區78家校外托管機構,通過現場檢查、家長訪談、部門座談等形式,全方位摸情況、找對策。 “我們梳理出市場監管、消防、衛健等7個部門15項職責交叉點,形成3000余字調研報告報送當地黨委、政府。”永安市人大常委會監察司法工委主任張鵬說。 辦理一個案件,推動一個領域深度治理,“人大+檢察”雙向賦能效應不斷凸顯。 同向發力 多維框架激活治理效能 針對校外托管機構監管存在的問題,永安市創新構建了“調研聯動+專報聯促+督辦聯推+法制聯構”多維整治機制。 建立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向同級黨委專報機制,發揮好參謀助手作用,是“人大+檢察”機制堅持的基本原則。去年,永安市人大提出的6件專報件均得到永安市委主要領導批示批轉。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永安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長掛帥的治理專班,將托管安全納入重大民生實事項目,先后召開3次《永安市中小學生校外托管機構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征詢會。 永安市委辦則定期督查領導批示件落實情況,確保工作有序推進。 “我們將校外托管治理納入年度監督議題,通過重點督辦建議、主任會議聽取匯報、常委會滿意度測評等督辦方式,督促完善‘市監牽頭、多部門協同’監管體系,推動調研成果轉化。”張鵬說。 法治是最堅實的保障。永安市人大常委會通過基層立法聯系點,向省、市人大提出立法建議。據悉,校外托管立法研究項目已被省人大列入2025年度調研項目。 “我們還針對食品經營準入缺失、消防隱患、房屋隱患等問題,向職能部門發出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和公益訴訟磋商函,推動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常態巡查機制等剛性制度,填補校外托管機構管理空白。”鄧清華說。 多維聯動,同向發力,校外托管服務監督網越織越密。 同頻共振 構筑健康成長剛性防線 錨定“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目標,部門協同發力,永安市校外托管服務朝著規范化方向邁進。 作為小陶鎮最大的校外托管服務機構,盛才課后中心有五層建筑,學生200多名,教師近20名。 “我們從2008年就開始辦機構,邊做邊學,規模不斷壯大?!敝行呢撠熑藙⑶锞照f。該機構從十幾名學生開始做起,場地不斷更換,設施也越來越齊全。 目前,小陶鎮轄區共有在冊在營托管機構10家,服務學生600多名。 “我們制定了托管機構管理辦法,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鎮市場監管所、應急管理辦公室等9個部門各負其責、統籌協調,不斷加強托管機構監管,讓孩子安心、家長放心?!毙√真偢辨傞L陳雅說。 監管更有力,托管機構辦得更規范。 “去年,我們根據鎮工作檢查要求對餐廳進行了改造,一次、二次更衣室和分餐區、生熟食區等進一步優化,還添置了空調等設施?!眲⑶锞照f。 羅女士在小陶中心小學門口經營餐飲店,三個孩子每天上完學后都交給盛才課后中心,晚上再接回。 “我是做餐飲的,盛才課后中心從食材購買到烹飪的全過程我都了解,讓人放心?!绷_女士說,孩子吃得不錯,學習也有進步,專業的事還得專業的人干。 小陶鎮校外托管機構規范化管理,是“人大+檢察”聯動監督機制取得成效的縮影。眼下,“屬地鄉鎮(街道)摸底造冊+工作專班統籌+部門聯動執法”監管模式正在全面鋪開,涵蓋從業人員背景審查、食品48小時留樣、視頻監控全覆蓋等硬性考核指標進一步完善。 “‘人大+檢察’聯動機制,破解了‘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看不見’難題?!庇腊彩袡z察院副檢察長陳晨說。今后,永安市將進一步深化“人大+檢察”的“調研聯動+專報聯促+督辦聯推+法制聯構”工作機制,為基層治理現代化貢獻更多“制度性公共產品”。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