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安溪法院城關法庭70%的案件實現“零開庭”化解。“秘訣”何在?近日,記者帶著思索走進這個小法庭深入采訪,探尋答案。 先行調解 讓送達變送和 “這個案件涉及的金額不大,有調解的基礎,送達的時候我們要盡力先調解。”法官李培忠邊走出辦公室邊對著書記員陳珠亮說道。 在送達階段開展先行調解?城關法庭庭長張曉娟給了記者肯定的回答。 “案件進入立案、送達程序,當事人之間對立情緒相對較弱時,正是調解的黃金期。”張曉娟介紹,城關法庭讓專門送達人員在送達時即開展先行調解工作,為雙方剖析案件事實和法律關系,引導其理性看待糾紛,通過及時溝通化解矛盾。 昔日生意合作伙伴吳某與樊某的借貸糾紛便是典型。面對4500元的借款爭議,送達人員沒有簡單完成程序性工作,而是“苦口婆心”地勸了一個多小時,打開被告樊某心結。隨后,法官第一時間撥通原告吳某的電話,組織雙方進行調解。最終,雙方成分期付款的協議,吳某隨即撤回起訴。 從程序性“送達”轉向情感性“送和”,實現了糾紛的快速分流與化解。“2024年來,我們在送達階段成功調解了109件。”張曉娟告訴記者。 示范調解 以一案解千結 “張法官,8名業主欠繳的物業費已全部繳清了,感謝您的調解!”采訪間隙,張曉娟手機彈出了一條來自安溪縣某小區的物業公司負責人的消息。 原來,該小區業主認為物業公司未履行物業服務內容,服務質量存在瑕疵,大批量的業主開始拒交物業費。今年2月起,物業公司陸續將8名業主訴至法院。 為實質解決問題,張曉娟決定按照“一糾紛一策略”的方案,選取其中較有代表性的陳某案作為突破口。 經過一周左右的調解,張曉娟促成業主陳某與物業公司達成調解意見,陳某主動繳交了物業費,物業公司承諾定期排查衛生死角,提升服務質量。此后,張曉娟以此案為“范本”,成功調解了剩余的7起糾紛,實現了一案結多紛解的效果。 “我們不斷拓寬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新思路、新方式,以示范性調解推進類型化糾紛實質化解,僅2025年第一季度便調、撤物業糾紛31件。”張曉娟開心地說道。 多元解紛 化單打為共治 當事人、民警、人民調解員、村干部……采訪中,法庭人來人往。 “基層矛盾糾紛紛繁復雜,我們積極構建‘法庭+多元解紛’模式,充分‘借力’,實現矛盾糾紛的前端預防和多元化解。”法官王美麗介紹。 在她辦理的一起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中,盧某駕駛普通二輪摩托車行駛時未按操作規范駕駛,與王某駕駛的小型轎車發生碰撞,經交警部門認定,盧某負此次事故主要責任。這場交通事故導致盧某腿部殘疾。隨后某保險公司向法院提起代位求償權訴訟,要求向盧某追償因事故賠償產生的相關費用。對于這場官司,盧某心中充滿了無奈和無助。 面對行動極為不便的盧某,承辦法官王美麗決定攜卷下鄉、就地辦案。為充分調動基層解紛力量,推動矛盾糾紛實質化解,王美麗邀請了人民調解員和村干部一同走進盧某家中進行聯合調解。 王美麗和調解員充分聽取了當事人的陳述和意見,隨后緊扣法、理、情等角度多次做雙方工作。經過幾輪細致的磋商和溝通,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保險公司同意在合理的范圍減免部分追償費用,盧某也同意積極配合后續的理賠手續,該起糾紛得以妥善化解。 這樣的協同作戰已是常態。今年以來,城關法庭積極與鄉鎮綜治中心對接,聯合基層調解員化解各類糾紛124起。 “接下來,我們將把實質性糾紛化解貫穿到執法辦案全過程,讓‘調’再向前延伸,不斷打造符合茶鄉特色的多元解紛新‘楓’景。”張曉娟表示。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