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奏響和諧音 織就幸福網 ——順昌縣打造特色品牌調解室 在順昌,當夫妻吵架、鄰里慪氣或是保險合同糾紛難以調和時,“紫風鈴調解工作室”如春風化雨般撫平各方情緒;面對橘農利益受損時,“橘鄉和事佬”調解隊伍總能及時現身田間地頭,用法律準繩丈量出公平的解決方案;還有精準化解產業糾紛,以專業素養抽絲剝繭,讓劍拔弩張的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的“煙暖鄉鄰楓調隊”…… 近年來,順昌縣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立足縣域特點定位,精心培育出覆蓋民生熱點、產業特色的“紫風鈴調解工作室”“橘鄉和事佬”“煙暖鄉鄰楓調隊”等特色品牌調解室。這些根植本土、各具特色的調解組織,通過精準對接群眾訴求,創新構建起“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新格局,筑牢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 以“繡花功夫” 織就社會和諧網 紫風鈴寓意著寧靜與平和,紫色的花朵,如同微風拂過鈴鐺發出的清脆聲音,讓人感到內心的平靜與安寧、幸福與喜悅、關愛與關懷。當前,這群由擁有良好溝通能力和調解技巧的村(社區)婦聯主席、執委及女專職網格員組成的“紫風鈴”巾幗調解工作室,正發揮女性“細膩柔情、耐心負責、態度親和”的優勢,以“繡花功夫”織就社會和諧網。 “我卡里一分錢也沒有了,是不是你們搞的鬼。”今年3月,在順昌務工的吳某、鄭某夫妻發現自己某銀行卡里的5萬元存款不翼而飛,在打電話給當時辦理的業務員詢問后,這才得知5年前辦理的儲蓄竟是保險。而業務人員則聲稱自己已經退休,且要拿到保險金額,得去找保險公司,面對業務人員的推諉,夫妻二人十分著急。 “我們文化程度低,對儲蓄和保險的概念不清楚,誤以為他們講的保險就是儲蓄,再加上收益高就買進去了,現在可怎么辦啊。”4月8日,夫妻二人來到順昌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訴說著心中的苦悶。 了解情況后,該中心工作人員立即將該糾紛流轉至“紫風鈴調解工作室”,負責人林菁仔細聽取吳某敘述事情經過后,便立刻聯系某保險公司及某銀行的負責人前來調解,經過三方調解協商,保險公司同意辦理退保協議,差額部分由保險公司及銀行分別進行補償,最終成功幫助夫妻二人追回了5萬元。 如今,順昌縣探索特色鮮明的婦女參與社會治理模式,發揮女性團體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中的獨特優勢,為更好、更快地推進平安順昌建設貢獻巾幗力量。自“紫風鈴巾幗調解工作室”成立以來,已成功調處矛盾糾紛10余起,調解內容涉及婚姻家庭、鄰里、物業及保險合同等糾紛,調處成功率和群眾滿意率均達100%。 用“鄉音土話” 搭建溝通新橋梁 順昌縣洋墩鄉以柑橘種植為主產業,全鄉柑橘種植面積1.4萬畝。近年來,隨著柑橘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農資糾紛、土地流轉矛盾、技術爭議等問題時有發生。 “同是種橘人,咱不能因小失大。”今年3月,洋墩鄉兩戶果農因灌溉水源分配問題劍拔弩張。“橘鄉和事佬”介入調解時,巧妙發揮“鄉情牌”作用,以“吃茶話事”為載體,用親切的“鄉音土話”拉近雙方的距離。 “橘鄉和事佬”老謝,以種植大戶的“過來人”身份,設身處地站在當事雙方果農角度,充分理解他們對水源的迫切需求,耐心傾聽他們心中委屈,通過共情溝通,逐步安撫對立情緒。不僅促成雙方當下共享水源,還引導他們著眼長遠,開展合作育苗,實現互利共贏,既解決了眼前矛盾,更為未來的合作發展奠定基礎,讓鄉親關系重歸和睦。 自2024年當地創新成立“橘鄉和事佬”調解隊伍以來,這個整合多方力量構建起矛盾糾紛化解的前沿陣地,全年累計調解產業類糾紛31起,調處成功率達100%。 據悉,該團隊在化解矛盾過程中,創新采用“技術+情感+法治”三維調解法。面對技術性爭議,他們依托技術手段講科學道理;處理鄰里糾紛時用“鄉音土話”搭建溝通橋梁;針對產業管理水平提升,定期組織專題培訓,用法律知識武裝頭腦。 為保障調解工作高效運轉,洋墩鄉還統籌綜治辦、司法所、法庭等部門力量,實現糾紛“摸排-調解-反饋”全鏈條管理。“我們不僅要化解矛盾,更要推動產業升級。”鄉調解領導小組負責人虞慧云表示,團隊正積極參與產業規劃,在保面積、增產量、提品質方面提出多項建議。 當前,洋墩鄉柑橘產業糾紛逐年下降,橘農法律意識和種植技術顯著提升,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已成為產業振興的亮麗底色。 讓“樂心交流” 溫情調解化干戈 近日,順昌縣埔上鎮“煙暖鄉鄰楓調隊”組織開展煙葉種植大田管理培訓,通過“田間課堂”,為煙農送去了“技術大餐”。 此次培訓,埔上鎮以“匠心服務”為起點,通過規范育苗、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標準,開設“田間課堂”,建立“技術員包片負責制”,在煙葉種植關鍵環節提供“一對一”“面對面”指導,實現煙葉質量向標準化、穩定化靠齊,減少因種植管理差異引發的矛盾,推動矛盾化解向源頭預防延伸。 埔上鎮作為全縣煙草種植核心區,立足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組建“埔上煙暖鄉鄰楓調隊”,精準化解產業糾紛,2024年煙草類矛盾調解成功率達100%,實現產業領域“零上訪”“零投訴”,為鄉村振興注入和諧動能。 “老范,快來啊,連坑煙農賴某和烤煙設備故障維修人員吵起來了,場面有點控制不住。”日前,埔上鎮連坑村煙技員老范和綜治協管員肖某,急匆匆地趕到現場,將矛盾雙方帶到連坑村“吃茶話事”點,了解事情始末。 原來,矛盾起因系維修員臨時拖延了原定的維修時間,其間溝通不暢,導致現場爭吵。在調解隊員的勸導下,明確烤煙房的煙葉不會受到影響后,雙方握手言和。 據悉,為了更加便捷處理煙農的訴求,埔上鎮以“樂心交流”方式破冰,線上依托“埔上煙農網格交流群”,接收煙農求助信息及時解決;線下依托村“吃茶話事”點,按片區劃分“煙草種植互助組”,經常性組織開展煙農溝通交流分享會,以煙葉種植傳幫帶促進技術共享。同時針對出現的矛盾糾紛,在生產一線召開“流動調解會”,讓爭議雙方、技術員、村干部面對面溝通,現場解決問題。 “接下來,我們將升級打造這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特色品牌調解室,發揮本土調解資源和調解能手優勢,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順昌縣委政法委負責人表示。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