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根“繡花針”,穿起民生“千條線” ——華安縣綜治中心“一站式”多元解紛的生動實踐 從“磨破鞋底問百家”到“一根繡花針串千事”,在九龍江畔,華安縣這座依山傍水的小城里,一場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生態的蝶變正在發生。 如今,“有問題就找綜治中心”“有矛盾糾紛就撥打‘96111’”儼然已深入華安縣老百姓的心。近年來,華安縣大力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和實戰化運行,通過實體化運行激活綜治中心的全域效能,進一步夯實政法工作根基。在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華安縣綜治中心猶如繡花針一般在基層工作中穿針引線,創新推行矛盾糾紛“四級聯調”多元化解機制和“對比算賬”工作法(比道理、比胸懷、比責任、比擔當;算情感賬、算利益賬、算成本賬、算得失賬、算法律賬),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2024年以來,化解社會矛盾2169件,矛盾糾紛化解率99.82%,矛盾糾紛調解滿意率達98.48%。 機制融合 織密“安全網” 華安縣綜治中心自運行以來,整合涉及信訪接待、多元調解、勞動仲裁、訴訟服務、法律咨詢等12個部門職能,落實“常駐+輪駐+隨駐”“中心吹哨、部門報到”機制,采用群眾點單、中心派單選擇調解員的方式,增強調解針對性和實效性,實現“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法”。同時,在全縣范圍推行“林水路安全風險”網格治理機制。 “上周發現江邊有一處隱患,拍照上傳后,第二天就有單位來處理了。”在九龍江北溪段,河道專管員老鄒每天都會打開手機上的“平安漳州e家”平臺。這是華安縣特有的林、水、路領域安全風險網格治理模式,像老鄒這樣的網格員,全縣已有188名。他們在日常巡查中發現涉林、涉水、涉路安全風險隱患,及時通過“平安漳州e家”手機平臺采集上報安全隱患事件,實現隱患發現在早、處置在小。 今年2月19日,仙都鎮先鋒村護林員老林通過“平安漳州e家”平臺上報了一起野外用火安全隱患事件。當時禁火期雖已結束,但森林防火形勢依然嚴峻。老林在巡查中發現村民準備燒田坎草,立即制止,并通過平臺完成事件報送,實現了“發現——處置——上報”全流程數字化管理。綜治中心收到網格事件后,迅速通知林業站工作人員與村委會干部趕到現場,對這起網格事件作進一步調查核實,并跟進后續教育管理。村民最終深刻認識到錯誤,并參與后續防火宣傳。 在完善線下機制的同時,華安縣同步推進數字化治理平臺建設。自2023年6月以來,華安縣以綜治中心為牽引,將護林員、河道專管員、鄉村道專管員、道路交通勸導員等“四員”納入網格化服務管理隊伍,依托“平安漳州e家”開發“林水路安全風險”模塊,建立“四員進e家”機制,規范林水路領域安全風險網格治理“巡查——上報——流轉——督辦”流程,形成“發現——響應——解決”高效閉環。 這種“專業力量+網格管理”的模式,使全縣范圍內林水路安全風險有效下降,呈現出“預防在前、調解優先、運用法治、就地解決”的實踐成果。截至目前,華安縣綜治中心采集1991件林水路安全風險事件,辦結率達99.95%。 三級聯動 架起“連心橋” 走進華安縣綜治中心,服務大廳的服務窗口秩序井然?!斑^去要跑七八家單位,現在進一扇門就能辦成事。”近日,正在服務中心接受林地糾紛調解的村民老吳感慨道。 此外,華安縣綜治中心還發揮“平安漳州e家”平臺“市縣鄉村四級穿透”優勢,群眾通過微信掃描“平安漳州e家”二維碼即可提交糾紛、反映訴求、線上調解。 在綜治中心統籌調度下,2024年,全縣共化解社會治安風險問題84件,全縣刑事案件、侵財案件立案數分別同比下降25%、51.12%,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案數和財損數分別同比下降50%以上,道路交通事故警情同比下降41.38%。 “連家門都不用出,在田埂上就把事解決了?!备哕囙l村民老林的這句話,道出了華安治理之變。以高車鄉為試點,以高車鄉綜治中心為牽引,整合派出所、司法所、衛生院等6個單位資源,組建“政務、警務、醫務、金融、郵政”五類背包隊伍,把群眾對政策、矛盾化解、警務、醫療、金融等需求背到群眾身邊,將群眾意見背回綜治中心,現場辦理法律咨詢、防詐反詐、矛盾調解等業務,構建“一線發現問題、現場解決矛盾、全程跟蹤反饋”的治理模式。該模式推行至今,高車鄉轄區信訪量同比下降45%,矛盾糾紛調解率達100%。 值得一提的是,華安縣的矛盾糾紛“四級聯調”多元化解機制(現場調解、入戶調解、集中調解、聯合調解),充分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難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2024年11月,新圩鎮綜治中心在充分運用“四級聯調”基礎上,聯合多部門成功化解了一起持續20多年的土地糾紛。該糾紛始于20世紀90年代土地轉讓,歷經多次訴訟調解未果,2024年因建房擋土墻問題再度激化。 調解中,新圩鎮綜治中心組建“司法所+派出所+村委+法院”聯合調解組,3次實地勘查,調取法院判決書和多年前簽訂過的調解協議,明確權屬邊界,及時調整方案,促成協議,最終確認爭議地使用權并支付合理補償。從“怒目相對”到“握手言和”,從“爭地界”到“保安全”,這場跨越20年的糾紛化解證明,社會綜合治理既要有法度的剛性,更要有為民的溫度。 多元調解 跑出“加速度” “多虧了‘對比算賬’,不然我這真要成糊涂賬”“一個電話就有人管,這才是老百姓要的辦事效率”……近日,在仙都鎮綜治中心,村民辦結訴求后,面帶微笑地向工作人員感謝道。 今年1月,仙都鎮轄區村民林某通過漳州市矛盾糾紛調解熱線“96111”反映,其租賃的房屋及場地中,有部分房屋在合同期內被出租方擅自轉租第三方施工,從而引發糾紛。仙都鎮綜治中心接到訴求后迅速響應,立即聯動司法所等多部門和村調委會實地核查,隨即組織開展調解協商。 了解情況后,1月8日,仙都鎮綜治中心組織司法所調解員與雙方當事人開展“背靠背”調解。調解員巧妙運用“對比算賬”工作法:一方面向出租方代表比“責任”、算“法律賬”,指出違約訴訟風險;另一方面勸導林某比“胸懷”、算“得失賬”,最終促成雙方次日達成協議——出租方保障林某的合同期間場地使用,并支付補償金,糾紛圓滿化解。 這場僅用6天解決的糾紛,正是“96111”熱線在華安縣的生動實踐。通過“線上接單,線下處置”的形式,華安縣綜治中心落實前端排查、“平安漳州e家”平臺流轉、多部門協同處置。自2024年12月28日漳州市“96111”熱線開通以來,華安縣綜治中心共受理并及時化解群眾通過熱線反映的矛盾糾紛訴求問題92件,化解率達到100%。 與此相呼應,“多元調解+”工作機制也在華安縣各級綜治中心生根發芽。 日前,沙建鎮綜治中心成功化解一起意外身故賠償糾紛,當時事故責任認定復雜,賠償金額存在分歧,調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接到訴求后,該中心立即啟動應急調解機制,聯合沙建司法所、法庭、派出所成立專項調解組,并特邀華安縣金牌調解室主任鄒景陽參與指導,構建了“綜治中心牽頭協調、相關部門協同配合、調解專家把脈問診”的立體化調解格局。針對家屬急需喪葬費用的實際困難,調解組創新“應急救濟+司法兜底”的分步處置模式,經過8天努力促成調解,促使應急款次日到賬,通過司法調解賦予司法約束力的執行依據,實現“案結事了”與“護企安商”雙贏的目標。 從護林員指尖上報的火災隱患,到背包隊伍翻山越嶺送來的法律服務;從6天化解的租賃糾紛,到長達20年土地恩怨的圓滿解決……這些發生在九龍江畔的治理故事,正匯聚成“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的溫暖答卷。正如九龍江水的日夜奔流,華安縣平安建設永不停歇。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