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否認,這些年,讀書的硬環境是越來越好了。城里除了原有的圖書館,還冒出了大大小小的一些書吧(相當一部分屬于公益性質的社區圖書室),極大地方便了想讀書的市民。以閱讀者身份出現的人當然也不少,很多人甚至將組織閱讀做成了一種職業。從那些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來看,喜歡讀書的人似乎大大超出人們的想像。 讀書氛圍濃厚,當然令人欣喜。不過,透過熱鬧的表象,卻也不難發現,有些與讀書相關的行為,其實和真正的讀書還是存在很遠的距離,與其說是讀書,不如說是“讀書秀”。 曾經旁觀過某些讀書活動,看起來聲勢浩大,參與者眾,舞臺道具儀式樣樣不少,又是組織朗讀又是表演歌舞,還有各種樂器才藝展現。然而,細究之下,便會有這么一種感覺:不管是表演者還是觀眾,其實很多都不是沖著讀書來的。他們甚至對讀書本身毫無興趣,無非是借這個幌子搞點娛樂活動而已,大概也順便幫主辦方完成了一個讀書活動的任務。這種只圖形式不重內容的讀書活動,投入與產出難成比例,而且置讀書于喧囂之中,未必值得提倡。 也有些人,雖號稱喜歡讀書,但只是淺閱讀,典型的“讀報讀題,看書看皮”——當然,現在報紙的讀者每況愈下,恐怕連每天“讀題”的都找不到多少了。他們看書的目的,只是為了某種社交的需要,往往簡單看看內容提要,然后就以讀過某本書自居,似乎自己的內涵就提高了若干個百分點。初次與這種人交流,倒也可能讓人誤以為這是個“博覽群書”之人。但如果深談下去,就會發現其實他連這本書的皮毛都未曾了解到。很多熱衷于參加讀書活動的人,甚至組織讀書活動的人,便是這樣,并不真讀書,醉翁之意不在酒也,無非是沽名釣譽、拓展“人脈”而已。 還有的人,確實會耐著性子讀完一本書,但他看的都是實用類的書,內容主要是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如何在職場謀求快速升遷,如何一年賺到100萬元,或者所謂的“心靈雞湯”之類。他們只想以快捷方式從別人那里獲取某些實用經驗,卻全然沒想過這些“經驗”未必真有用。這種讀書,過于直白,失之膚淺,也不算真讀,與傳統意義的“閱讀”還是有區別的。 一些與書有關的場地也顯得形式大于內容。比如,有的閱覽室,書架做得古古怪怪的,看起來頗有“造型”,但根本不宜放書。有的圖書館,與主業無關的項目太多,美其名曰“創新”,可是偏離了主題,異化成了咖啡廳、茶莊、游樂園之類。在一些酒店客房或企業老板的辦公室,還經常看到一些另類的“書”,裝幀設計甚是豪華,一本本全是大部頭,讓人乍一看,不禁肅然起敬。然而,如果你一時興起,想抽出一本拜讀一下,但會很失望地發現,它只是一個輕飄飄的殼子,長著書的外表而已,其實一頁紙也沒有。我一直弄不明白,如果人家是個真心喜歡書的人,為什么不直接弄幾本真書擺上去,起碼看著踏實一點?如果人家不喜歡書,放些瓶瓶罐罐花花草草也行呀,又何必擺個冒充書籍的玩意兒在那里?也不怕別人看了心里發笑。現在的圖書雖然不便宜,但遠遠未到讓有錢人都買不起的地步,何況,做一個仿書殼子,成本恐怕也不會太低。 把讀書弄成“讀書秀”,對營造閱讀氛圍沒有多少積極意義。作秀者本身,雖然可能暫時取得自己想要的虛名或浮利,但這并不能使自己行穩致遠。對社會而言,則容易滋長功利主義、投機主義等方面的思想,讓人更加心浮氣躁,難以寧靜。 書要真讀,方有實效。讀書的態度必須認真。書籍是需要受到尊重的。你不尊重它,它便不會轉化為知識、轉化為思想供你所用。既然選擇了某本書,就認認真真把它讀完,這樣才可能有所獲,有所悟,有所思。隨便翻翻、一知半解、斷章取義,是難以獲得真知的,甚至還導致誤讀。 書香社會需要真正的讀書人。無論科技發展到什么程度,讀書都不會過時,讀書也不可替代。讀書可以走捷徑,但它無法偷懶耍滑。讀書可以講技巧,但它無法省略過程。人文素養的積累,靠的是真真切切的閱讀量。“葉公好龍”式的作秀,只能圖一時熱鬧,收獲一堆易碎的泡沫。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