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遠門前,照例要為帶本什么書上路躊躇一番。這次最終選擇的是舒國治的《遙遠的公路》。 這是本小書,薄,不過一百八十余頁,七萬余字而已。 也正是因為薄,擔心很快就會看完,起初有點猶豫。但經(jīng)驗告訴我,路上并沒有那么多時間和閑心看書,而且舒國治的文章耐讀,可以反復(fù)讀。果然,直到旅途快結(jié)束時才全部讀完。每次都是只讀上三五頁。讀完后,果然也一遍又一遍挑感興趣的段落重讀。 舒國治年輕時,也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七年時間是在美國駕車游歷。他有自己獨特的游歷法,按他自己的說法是,“充滿了泛看,充滿了經(jīng)過”,就是“無意入內(nèi)探究”,因而注定是種“門外漢式”的觀覽。我稱之為“一瞥”。 這不就是我們常說的“走馬觀花”嗎?舒國治非要換種說辭,搞出自己的一套獨特旅行美學。 舒國治辯解,首先你不可能細看,其次,泛看的得多了,“其實是遠處的細看”。這是不是種狡辯呢?其實要看你想看的是什么。對于舒國治來說,把握整體的意蘊要比了解細節(jié)重要得多,所以他關(guān)注的多是一個地方的“氣場”。他用看山水來比喻,不能說沒有道理。還要看你走得夠不夠多,時間夠不夠久,如果能在路上走七年,再泛看,也必然能看出些細東西出來。而假如只是像我這樣三五天的短期旅行,這種“一瞥”法,除了能證明你“曾到此一游”,怕是什么也看不出來吧。 這本書,再具體一點說,主要是《遙遠的公路》這篇主打作品,可以說就是舒國治這七年美國游歷的心得之作。《南方日記》和《新英格蘭日記》可以作為這篇長文的注腳。其它文章稍顯零碎,是對美國某些特殊人群、特殊地方,如牛仔、南方“紅脖子”、西塢青少年的觀察和總結(jié),算是注腳的注腳吧! 細讀《遙遠的公路》這篇主打文章,不難品味出舒國治的會心之處。七年的游歷落在筆下,寫成這樣一篇不算太長的文章,記憶必然像網(wǎng)眼極粗的篩子,印象極其深刻的才會留下來吧! 他記下的這些多是坐在車里就可以看到或感受到的,他甚至無須下車,只需在路上匆匆“一瞥”,即可全部接收下來。就像他自己說的,最令他收獲豐富的那種由廣袤地形構(gòu)成的奇美,無需特別注意,“它們會自然飄進你的嗅覺里,會自然在你眼睛前移來移去”,你只需被動接受就好。 想想自己的旅行經(jīng)驗,事實上也是如此。那些沒能真正打動你,需要你刻意去記的,多數(shù)記憶都不牢靠,不久就會忘得一干二凈。倒是那些不經(jīng)意間打動你的,任是你想忘也忘不掉,值得你像舒國治,在多年之后不斷回味。 要想有自由自在的旅行,特別是在地域廣闊而公路系統(tǒng)又發(fā)達的美國大陸上,自駕是最好的選擇。這是舒國治的經(jīng)驗,也是他的選擇和建議。如果還想更加心無掛礙,最好就以車為家,睡在車上,這樣就不必擔心天黑之前找不到落腳處,也不必為了住宿影響旅程。舒國治就是這樣做的,他大多數(shù)時間都睡在車上,途中也不急著趕路,“有時每天只走八十到一百里,并且不是向前直線的走,而是繞圈圈走。”但睡在車上也有它的煩惱,要能找到“不受到危險、不受到居民的疑詢、不受到警察的干涉、不太受到附近嘈雜的交通之騷擾”的好地點。因而選擇在何處停車就是一門學問。舒國治積累了不少這方面的學問,但看他有時仍為停車煩惱,感嘆彼時他未能真正獲得自在,尚不如他在加特林堡遇到的一個十九歲美國少年。少年也是自駕,也睡車上,但他似乎沒有對停車地點的憂慮,“他只是把車一停就睡了”。 作為我這樣更樂于持卷臥游的旁觀者,其實根本沒有資格苛求舒國治,只是感嘆真正的自由自在獲得之艱難。即使如這常被嘲笑的走馬觀花“一瞥“式旅游法,我這次六七天的遠行,不也因為時間匆忙,因而時時處處都只能投出遠遠的一瞥嗎? (作者單位:廈門市公安局)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wǎng)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旗下,福建最權(quán)威的法律門戶網(wǎng)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quán)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