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閩西客家文化的發源地,有一個充滿歷史韻味的小村莊——長汀縣南山鎮嚴婆田村。這里以600年的悠久歷史和“嚴正家風、敦親睦鄰”的文化精髓而聞名。走進林氏宗祠(亦是嚴婆故居),墻壁上懸掛的《嚴婆警示錄》《嚴婆家訓》等字畫,無聲地傳遞著傳統文化的溫度與力量。 近年來,長汀法院圍繞“五聯四化”多元解紛體系,以“一村(居)一法官”工作機制為抓手,深入挖掘“嚴婆文化”,在林氏宗祠設立“嚴法婆理”工作室。同時,構建“1+2+N”機制(在工作室的基礎上,構建以“村居法官+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非法官調解員等”家事審判和鄰里糾紛兩個調解團隊;以“嚴法婆理”工作室為據點,輻射嚴婆田村周邊“N”個自然村),讓古老的智慧煥發新生,讓法律服務更加貼近群眾生活,實現文化浸潤與法治建設的有機統一。 繪就家庭和諧新圖景 “這日子沒法過了,必須離!”“離就離,誰怕誰!”今年2月,結婚50余年的張大爺、李大娘因家庭瑣事起訴離婚。承辦法官陳曉偉在發現兩人已是第三次因“馬桶蓋沒掀”的瑣事鬧離婚后,啟動“情感修復特別程序”:將雙方引導至“嚴法婆理”工作室,巧用“嚴婆家訓”“嚴婆警示錄”等傳統文化開展調解工作,同時邀請兩位老人的子女參與調解。經過“情感溫度測試”“喚醒情感記憶”等創新調解方式,促成雙方達成“和好協議”。 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微觀基礎,長汀法院創新“三四五”家事審判機制,組建家事審判團隊,依托“嚴法婆理”工作室,通過厘清爭議焦點、心理創傷與關鍵人物確定調解基礎;推行“四落實”工作法,明確糾紛化解方案、防范措施、疏導釋明和撫慰舉措;建立“五跟蹤”制度,關注案結后當事人對判決的認同、子女撫養等情況。多角度切入調解,精準化解矛盾,促進家庭和諧。 “嚴法婆理”工作室自2023年4月揭牌,經過近兩年實踐,家事案件調撤率逐年上升,辦結案件中無一涉家事信訪。更令人欣慰的是,離異夫妻保持友好往來,撫養權案件子女適應良好,回歸了法律應有的教育、指引作用,切實做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激活鄰里和諧基因 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面對鄰里問題,長汀法院巧妙地挖掘并運用“嚴婆教戒”文化中蘊含的深刻智慧,將其轉化為化解鄰里糾紛的有效途徑。 老劉與老林是幾十年鄰居,共用一塊大坪作為通行區域。因生活瑣事積怨,老林多次在通道堆放物品,阻礙老劉一家正常通行,引發糾紛。2024年12月16日,長汀法院受理案件后,承辦法官引用“嚴婆教戒”中“體讓三分,留作福恩”等家訓,從法、理、情三方面入手,講法律后果、道德家教,耐心疏導情緒。經勸導,雙方同意調解,最終握手言和。 長汀法院將傳統“嚴婆文化”中倡導的包容、勸善理念融入鄰里糾紛化解機制,打造更具人文溫度的調解模式。該院組建專業鄰里解紛團隊,強化法院與村委會、司法所、派出所的協調聯動,以解決群眾身邊的實事小事為切入點,將司法力量賦能基層社會治理。結合調查走訪、現場查看等方式,深入了解矛盾根源,用情理交融的方式勸導雙方換位思考,促進和解。 長汀法院通過法治與德治并舉,真正實現案結事了人和,推動形成和諧友愛的鄰里關系,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 擦亮基層善治底色 “作為父母,你們要多花時間和孩子溝通,對孩子的不良習慣和心理健康要及時正確教育、引導、糾正,盡到監護職責,積極幫助他重回人生正軌,切忌放任失管,避免再次誤入歧途。”法官對孩子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指導。 2月18日,在審理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中,法官發現家長對孩子疏于管教,造成孩子法律意識淡薄,走上歧途。法官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向孩子父母發出《家庭教育指導令》,并對孩子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指導。 長汀法院依托“嚴法婆理”工作室,開發“云上智慧法庭”,讓法官能夠通過遠程方式進行指導和調解,突破了傳統庭審的空間限制,提升了司法效率,使糾紛解決更加便捷高效。組建“家庭教育特派員團隊”,深入社區、學校等地開展講座,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從源頭預防因家庭問題引發的社會矛盾。該院與婦聯共建“反家暴庇護所”,為遭受家暴的受害者提供安全庇護和法律援助,強化了對弱勢群體權益的保障;設立“家庭教育指導站”,針對失職家長進行強制輔導,以法律手段督促家長履行教育職責,幫助其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式,從而減少因家庭教育缺失導致的問題發生。 此外,長汀法院村居法官還積極深入校園、企業、村居開展常態化普法活動,宣傳法律法規知識,增強群眾的法律意識,營造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從根本上減少矛盾糾紛的發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2024年以來,村居法官開展送法進校園、進企業、進鄉村等法律服務45場次。 在這片浸潤著“嚴婆文化”智慧的土地上,長汀法院用創新的鑰匙打開幸福之門,讓“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的古訓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彩。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