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暢通溝通渠道 提升民心溫度 ——泉州市洛江區用活“楓橋經驗”化解物業服務糾紛 “我對這樣的處理結果非常滿意,謝謝你們!”近日,在泉州洛江法院、住建部門、物業協會的聯合調處下,一起拖欠三年多物業費的物業服務合同糾紛得以圓滿解決,得到當事人的盛贊。 洛江某物業公司訴稱,杜某自2021年1月至2024年10月一直未繳納物業費,欠繳物業費41415元及逾期繳款違約金。物業公司通過多種途徑向杜某催收物業費,杜某均置之不理。 洛江法院受理案件后,及時與杜某取得聯系。經了解,杜某是因訴爭店面外墻漏水,多次與物業公司交涉未果,故拒絕繳納物業費。 為更全面了解案情,準確認定事實,妥善化解矛盾糾紛,法院征得當事人同意后,依托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將該案件委派洛江區住建局進行調解,并邀請具有住建領域專業知識和糾紛調處經驗的專家及物業協會工作人員上門現場調解。 經住建專家現場勘驗和調查發現,該漏水問題系因外墻滲水導致,確因物業公司維護不當造成。本著促進“矛盾糾紛根源性化解”的原則,住建專家現場向雙方答疑解惑,調解人員耐心向雙方釋明相關法律責任及法律后果,最終促成雙方初步達成協調方案:物業公司承諾對店面內外墻進行全面修復,墻壁修復好后經觀察若未再漏水,杜某及時向物業公司足額繳納物業費。 此后,調解員及時跟蹤,在物業公司完成訴爭店面內外墻壁的修復后,敦促杜某繳納物業費,杜某對修復結果表示滿意并及時足額繳納物業費,而物業公司因自身也存在一定的責任,自愿放棄對逾期違約金的主張。 這是泉州市洛江區用活“楓橋經驗”化解物業服務糾紛的縮影。 物業服務糾紛看似“小問題”,卻關乎“大民生”。面對物業費拖欠、公共收益不透明、維修責任推諉等治理痛點,泉州市洛江區創新構建多元解紛網絡、凝聚基層共治合力、深耕法治宣傳陣地,探索出一條“源頭預防、前端化解、實質解紛”的物業治理新路徑。 該區深化“樓宇楓橋”模式,以“區物調委—街道物調委—小區物調室”三級調解網絡為支撐,聯動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等“四大調解”力量入駐所有住宅小區,構建預防、排查、分流、化解全流程閉環管理,推動物業糾紛就地化解。 2024年以來,洛江區物調委成功調處糾紛107起,先行調解成功率82.18%。 在織密調解網絡的同時,洛江區推行“三官一律”進小區機制,指導小區成立業委會,暢通物業與業主溝通渠道。選派200余名政法干警下沉92個住宅小區,凝聚“業委會+物調委+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多元合力,全區98個調委會、3293名法律明白人深度參與物業糾紛排查化解。建立府院聯動信息共享、糾紛聯調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分析研判,創新“案后回訪+風險預警”制度,針對審判發現的管理漏洞提出整改建議,推動物業服務提質增效。 同時,洛江區堅持線上線下雙軌普法。線上,修編《厝邊有法》行業書籍,發布物業糾紛“十問十答”宣傳冊,以案例釋法提升群眾維權能力;開設《洛地“法”聲》新媒體專欄,制作《物業知識問答》系列短視頻,擴大普法覆蓋面。線下,組建專業宣講團隊開展“‘三官一律’進社區”活動,提供法律咨詢、風險提示等法治服務。法院以“小案件精審+類案示范”推動物業費收繳、公共收益等疑難問題源頭治理,通過支付令督促業主履行繳納物業費義務,實現“化解一案、教育一片”的社會效果。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