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的漳州市公安局龍文分局指揮中心,鍵盤敲擊聲如細密的鼓點。劉曉青的臺燈下,文件堆成小山。與群眾想象中的警察工作不同,這里沒有驚心動魄的抓捕現場,也不見閃爍的警燈,但這位指揮中心副主任,卻在自己的“無聲戰場”上演繹著別樣精彩。從警13年,他榮立2個三等功,獲3次個人嘉獎。這些榮譽也見證著他在公安指揮戰線的默默耕耘。 如果把公安工作看作一部電影大片,屢獲功勛的一線民警是臺前的“英勇主角”,而指揮中心民警則是劇組中不可或缺的“幕后功臣”。 “待在這個崗位上,必須耐下性子,在日復一日中積累沉淀。”劉曉青對記者如是說。他深知,自己的戰場在方寸屏幕與稿紙之間——近3年,他梳理轄區警情態勢,對派出所主防、社區警務、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等工作深入調查研究,編撰的專題工作簡報被上級刊發14篇,撰寫的調研報告被省公安廳刊用4篇、市公安局刊用2篇,為局里的決策發揮了“參謀”作用。 考驗指揮中心民警的還有數據核查的“繡花功夫”。每次重大安保任務,臨時新增的多項數據核查要求總是讓大家繃緊神經。劉曉青一邊在電腦上細細核對,一邊給年輕民警示范:“每一條警情數據都是前線的眼睛,容不得半點馬虎。”從分類標注到閉環管理,他帶著團隊熬紅雙眼,用精準的數據鏈織就安全網。同事都說,只要有他在,再瑣碎的“小事”都能拼成服務大局的“拼圖”。 當龍文公安扛起“科技應用試驗田”的大旗,用項目培育干部,大力挖掘創新型人才,從未接觸過大數據的劉曉青決定挑戰自我,主動請纓加入“數智‘護禾’創新應用”項目組。 在技術部門,常能看到這位單位的“筆桿子”,夾著筆記本向年輕同事虛心請教的身影。劉曉青自嘲是“科技門外漢”,卻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用白天忙碌業務、夜晚鉆研技術的笨功夫,一步一個腳印,扎進數據建模領域的汪洋大海。 歷經1年多的積累,劉曉青和團隊伙伴先后參與梳理涉未成年人案件800多起,經過80多次更新、100多次模擬應用場景,不斷優化模型算法,最終推動“數智護禾”預警模型上線應用。該項目在“全國公安基層技術革新大數據智能化應用大賽”中榮獲一等獎。 在同事眼中,他是行走的“知識庫”,小到文件格式規范,大到專項工作部署,總能從他那里得到清晰解答;在領導心中,他是可靠的“智囊團”,每份調研報告都帶著基層的溫度。他用日復一日的堅守證明,綜合保障不是簡單“打雜”,而是用細心織就安全網。 面對榮譽,劉曉青總是淡然一笑:“我不過是顆螺絲釘,擰在了該在的位置。我雖然不在一線沖鋒,但我同樣身著藏藍警服,同樣以我的方式守護百姓平安。”他守著指揮中心的三尺工位,用13年光陰證明,在公安事業的長卷上,無論是“臺前”還是“幕后”,每一個俯身耕耘的藏藍身影,都是“人民公安為人民”最生動的注腳。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