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蘭無聲香滿巷 ——記福州市公安局鼓樓分局東街派出所社區民警林春蘭 人物簡介 林春蘭,女,中共黨員,1965年2月出生,福州市公安局鼓樓分局二級高級警長、東街派出所大根社區民警。先后榮立個人一、二、三等功,榮獲全國政法系統優秀黨員干部、全國公安機關二級英雄模范、全國愛民實踐模范個人、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第四屆我最喜愛的人民警察等榮譽。 這幾天,福州市公安局鼓樓分局要為從警40年的東街派出所社區民警林春蘭舉行退休儀式。27年扎根社區、堅守一線,數不清她多少次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調解過多少起矛盾糾紛。 如今,林春蘭仍然放不下心心念念的社區工作,像往常一樣到社區走走轉轉,跟群眾聊聊天,看看大家有沒有需要幫助解決的困難,盡管徒弟王平已經能獨當一面,但她還是語重心長地叮囑,把工作方法和經驗再多說一點。她把青春融進社區的每一寸土地,用熱愛詮釋著基層社區民警的無悔忠誠和為民情懷。 群眾深夜“打擾” “春蘭姐”隨叫隨到 1998年11月,根據組織安排,林春蘭從機關到基層派出所任職,做一名社區民警。老舊無物業小區多、流動人口多、社會治安復雜……初入社區的難題,一個個擺在林春蘭面前。 “入戶訪查時,有時候明明家里有人,但就是不給你開門。”林春蘭回憶,“說到底,就是群眾對我的不信任。”那扇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門,折射出群眾對這位年輕女民警的陌生與疏離。林春蘭明白,要贏得群眾的認可,絕非易事。 但真正讓林春蘭意識到基層社區警務工作復雜性的,是第一次調解現場的手足無措。那日,社區的一對鄰里爆發沖突,劍拔弩張的現場充斥著言辭激烈的方言,初出茅廬的林春蘭“腦袋一片空白”。關鍵時刻,是物業保安出面解圍,才勉強穩住局面。 這次經歷敲醒了林春蘭,讓她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與面臨的挑戰。 于是,林春蘭將自己“泡”進社區:小區里大爺大媽閑聊,她湊上前拉家常;外來務工人員遇上難題,她熱心解答;為了讓社區居民記住自己,她印了一盒又一盒的警民聯系卡,走訪時逢人就發,名片背后鄭重寫下了自己的承諾:有事找民警,隨時打電話。 林春蘭和同事到社區走訪了解情況 時光流轉,從初來乍到的“小林”到親切熟稔的“春蘭姐”,24小時保持暢通的電話,漸漸成了群眾心中的“定心丸”。 “春蘭姐,我明天上午就請了一會假去所里辦理落戶,但還有一個無房證明沒打印,警務室晚上有沒有開,我可不可以到警務室先打印材料?”2020年6月15日晚上9時許,轄區居民李女士打來電話,詢問能不能到警務室使用“e福州”自助服務終端打印材料。 電話里,林春蘭聽出李女士著急但期待的語氣,她當即答應馬上到警務室幫李女士打印。為了讓李女士順利辦理落戶,林春蘭還幫她查看了所需材料,全部弄好后已近深夜。 面對群眾的深夜“打擾”,林春蘭說:“群眾這么晚給我打電話,說明他們真的有急事,只要群眾有需要,我就隨叫隨到。” 群眾喊聲“閨女” 是對她的認可與信任 “當社區民警,就要為群眾辦實事。”林春蘭深知,要真正走進群眾心里,不僅靠“隨叫隨到”,更要主動作為。 通過走訪觀察,林春蘭發現社區里老年人眾多,缺少一個像樣的活動場所。于是,她積極與小區物業公司溝通協調,騰出了一間免費的老年人活動室。她還為老年人增添了鍛煉器械,拿出自己家中的收音機,讓老年人有了一個休閑娛樂、鍛煉身體的好去處。 林春蘭的付出,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上。針對小區打架斗毆、盜竊案件頻發的問題,她意識到僅憑自己一人的力量難以改變現狀,必須發動群眾,凝聚合力。她發出號召,很快得到社區熱心群眾的積極響應。一群老年人主動站了出來,組成福州市首支“夕陽紅巡邏隊”,對案件高發的時段和地段開展常態化巡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轄區的治安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而針對轄區開放式小區多且自行車盜竊案件高發的情況,在當時科技手段匱乏、防范手段有限的情況下,林春蘭絞盡腦汁,想出為小區安裝旋轉鐵門的辦法:扛著彩電和自行車的小偷側身都過不去,但老人小孩用膝蓋一頂就能開。 林春蘭到學校開展護學崗勤務 20多年過去了,這些旋轉鐵門盡管已經在風雨侵蝕下泛起青銹,卻依然默默守護著小區平安,猶如社區居民何阿姨對林春蘭的感謝,從未因時間的推移而減少。 一次,林春蘭在走訪中了解到,轄區居民何阿姨早年喪偶,兒子染上毒癮被強制戒毒,兒媳離家出走多年,孫子到了上學年齡卻仍未上戶口。 林春蘭四處奔走、多方協調,終于幫何阿姨的孫子解決了戶口問題,讓孩子得以順利入學。不僅如此,那段時間,林春蘭一有空就前往何阿姨家中,耐心與她兒子談心,鼓勵他堅定戒掉毒癮的決心。在她的悉心幫助下,何阿姨的兒子不僅徹底戒掉了毒癮,還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何阿姨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 不久后的一個夏日,天氣悶熱難耐,林春蘭在路面執勤時,警服被汗水浸濕。正巧路過的何阿姨看到這一幕,心疼不已,她從店里買來礦泉水和西瓜,不由分說地硬塞給林春蘭。旁邊的協管員打趣地問:“春蘭姐是你什么人啊?” 何阿姨滿臉得意地回答:“是我閨女!”從此,林春蘭“群眾的好閨女”的名號不脛而走。這一聲“閨女”,飽含著群眾對她的認可與信任,更是警民魚水深情的生動寫照。 把群眾裝心間 警務室以她名字命名 在社區里,林春蘭好像街坊鄰里熟悉的老朋友——總是腳步匆匆穿梭在街巷,筆記本里密密麻麻記滿居民瑣事,嘴角永遠掛著讓人安心的微笑。同事們說她像不停歇的陀螺,總在琢磨怎么把社區警務做得更精細。 時光回溯至20世紀90年代,初任社區民警的林春蘭懷揣著自制的人口信息登記表,憑借一雙“鐵腳板”逐家逐戶走訪,用腳步丈量社區的每一寸土地。在那個智能設備尚未普及的年代,她以分色歸檔的紙質檔案,構筑起基層治理的原始數據網。 2007年,“林春蘭警務室”成為福州市首批以民警名字命名的社區警務室。面對互聯網浪潮襲來,林春蘭與時俱進,開通微博、搭建“QQ警務室”,開啟網上警務;移動互聯時代來臨,她又建立涵蓋轄區1.3萬名群眾的129個平安微信群,為群眾提供“鍵對鍵”的辦事咨詢、辦事預約、收集意見建議等服務。 “春蘭警官,我父親87歲高齡,他把身份證弄丟了,沒辦法去派出所辦理,怎么辦才好?”今年1月3日,在東街派出所的“平安微信群”里,居民陳先生向林春蘭咨詢道。林春蘭細致解答,并聯系戶籍民警上門為陳先生父親補辦了身份證。 林春蘭牽頭社區等部門開展矛盾糾紛調解 矛盾糾紛化解是社區警務的重頭戲。經過多年歷練,昔日青澀的年輕女警早已變成大家信賴的“和事佬”。林春蘭以東街派出所獲評首批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為契機,推出以“警民懇談會”為基礎的線下調解模式和以“東街派出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線上平臺”為依托的網上調解模式,打造了一支“調解員+志愿者+律師+民警”一體化聯動調處隊伍,逐步形成部門聯動、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格局。 時至今日,“林春蘭警務室”仍是福州市一塊響當當的牌子,更以“民生服務集成站”的姿態被居民稱作警民關系的“連心屋”,成為社區里一個溫暖的存在。 為了讓轄區群眾生活辦事更方便,林春蘭延伸服務范圍,主動對接相關部門,在警務室設置“e福州”自助服務終端,讓轄區群眾在警務室就可以實現公安、醫社保、公積金、不動產等近100個便民服務事項。 春蘭馨香傳薪火 兩代民警的傳承與創新 王平是東街派出所的民警,也是林春蘭的徒弟。2021 年,曾深耕案審工作多年的王平初到“林春蘭警務室”報到,至今,他仍清晰記得首次踏入那間警務室的場景:林春蘭正專注接待一位七旬老人。老人因戶籍問題求助,她時而俯身傾聽,時而提筆記錄,以溫和的語調安撫著老人焦慮的情緒。待問題妥善解決,考慮到老人行動不便,她又特意交代工作人員護送老人回家。 這堂無聲的現場教學,成為王平社區警務生涯的開篇之課。此后4年時光,林春蘭將20余年積淀的社區工作心法與實戰技巧傾囊相授:從入戶走訪時的溝通話術,到矛盾調解中的法理融合,再到信息采集時的細節把控,她用日復一日的言傳身教,讓“誠、實、勤”的工作三字經深植王平心間。 在日常相處中,林春蘭手頭常備的筆記本引起王平的注意。翻開那些寫滿工作記錄的日志,密密麻麻的字跡里,既有群眾反映的家長里短,也有糾紛調解的詳細筆錄,更有對社區治理的深度思考。 春蘭和同事做好工作交接 受師父長期探索信息化警務的啟發,2024年5月,王平在走訪轄區珠寶店時萌發創新設想:設計“二手貴金屬交易登記碼”,通過信息化手段規范交易流程,震懾不法行為。 王平聯合擅長信息應用設計的同事洪星仁,經過實地調研、流程推演和技術調試,一個兼具實用性與警示性的二維碼應運而生。試運行期間便初顯成效:某男子受詐騙分子蠱惑,欲通過黃金交易幫助電信網絡詐騙團伙洗錢,在掃碼登記時,因害怕主動投案。 如今的王平,已蛻變為獨當一面的社區能手。他傳承著師父的工作理念,更延續著那份對群眾的赤子之心。在日常工作中,總能看到師徒二人并肩忙碌的身影:即將迎來退休的林春蘭,依然用熱忱和經驗照亮著后輩的從警之路,而像王平這樣的“后浪”,正帶著前輩的期許,在社區警務的新征程上穩步前行。兩代民警的攜手同行,書寫著基層警務事業的傳承之歌,更詮釋著“前浪指引方向,后浪接續奮斗”的使命擔當。 時光不語,馨香自溢。二十余載社區警務路,林春蘭如一株默默綻放的春蘭,用堅守與付出,讓警民情深的芬芳,彌漫在城市的每一條街巷。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