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揮“法律之劍” 啟“攀峰之旅” ——走近安溪縣檢察院第四檢察部負責人于琰峻 “公共利益是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福祉,是法治社會的重要基石。我們作為公共利益的守護者,必須立足檢察職能持續發力,用法律之劍捍衛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檢察智慧。”安溪縣檢察院第四檢察部負責人于琰峻表示。 2015年起,于琰峻作為“第一代公益訴訟人”從事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并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市檢察院對口支援期間掛職副檢察長,分管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近年來,因工作表現突出,于琰峻先后獲得最高檢、省檢察院、市檢察院記功嘉獎和通報表揚,被安溪縣委、縣政府榮記三等功,2023年6月獲評泉州市首屆“新時代法治先鋒”提名獎,所在的“茶鄉公益檢察官”辦案組榮獲福建省檢察機關優秀辦案團隊。 守護綠色“紐帶” 在安溪縣西坪鎮晉江西溪,藍溪流域西源村河道波光粼粼,身著檢察制服的于琰峻正沿著河岸查看水質情況。 “我們巡河調查發現,該鎮鎮區農貿市場附近的污水管道損壞,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對水質影響比較嚴重。”2024年10月,于琰峻帶隊前往西源村河道全面調查,進行拍照、快檢等取證工作。為此,于琰峻組織與當地鎮政府和環保部門磋商,并形成磋商意見。當地鎮政府和環保部門明確表示,將履行環境保護和監督管理職責,及時搶修加固損壞的污水管道,并加強對沿河群眾的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 今年3月,于琰峻帶隊對整改情況進行核實,發現原先河道邊放養雞鴨、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傾倒生活垃圾與污水直排河道等問題,已經得以查處并整改到位。 如何推動相關河流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文物和文化遺產等環境的協同保護,強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協同治理?于琰峻帶領部門積極深化機制創新,推動跨域協同共治。近3年來,安溪縣檢察院先后分別和永春縣、華安縣、漳平市檢察院建立保護協作機制。 “我們守護的不僅是一條河流、一座青山,更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于琰峻說道。 開出安全“處方” 在于琰峻眼里,公益訴訟不是抽象的法律概念,它關乎一粒藥片的藥品安全、一串爆竹的公共安全…… 2024年8月,安溪縣檢察院接到群眾舉報,稱在外賣平臺發現多家藥店在沒有藥師審核、調配、核對簽字的情況下,即開具處方藥并予以配送。 立案后,于琰峻帶領辦案組依法向安溪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調取開展藥品網絡銷售的企業清單,詳細調查外賣平臺上相關企業的網絡銷售行為,并對照相關法律法規、監管政策,對全縣藥品網絡銷售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研判。 面對民生關切,在藥品網絡銷售行業迅速發展、行業監管相對滯后的情況下,安溪縣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通過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積極回應民生,推動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開展專項整治,引導藥品網絡銷售主體合法合規經營,并通過構建大數據模型,助力法律監督質效提升,切實守護群眾用藥安全。 臨近春節期間,于琰峻都會部署部門干警對多個鄉鎮煙花爆竹銷售情況進行現場調查,向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調取登記在冊的煙花爆竹銷售店(點)清單予以比對,調查相關商戶售賣煙花爆竹的存儲情況、經營場所安全保障設施運行情況等,并針對無證銷售、違規存儲等問題,向有關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守護群眾過節安全。 擦亮鄉愁“名片” 2022年6月,安溪縣檢察院組建“茶鄉公益檢察官”辦案組。作為辦案組副組長,于琰峻用心踐行“益心為公”辦案理念,著眼群眾關切的問題,守護好安溪茶鄉的綠水青山、文物和文化遺產。 始建于北宋的清水巖至今已有950多年,是享譽海內外的旅游勝地,常年香火鼎盛。于琰峻帶領團隊以安溪縣檢察院與縣公安局、文體旅局建立的“以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協作配合工作機制”為抓手,在清水巖設立檢察護僑護寶聯絡點,聘請特邀檢察官助理、護僑護寶聯絡員,共同守護這個令人神往的“蓬萊仙境”。 2023年6月,于琰峻在履行檢察職責過程中調查發現,清水巖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無障礙設施建設卻不完善,影響殘疾人等特定群體出行。為更好地展現文物和文化遺產的風貌,于琰峻遂依法向相關行政機關制發檢察建議4份,促推清水巖新設5處無障礙設施。 大到一處名勝古跡,小到一棵古樹名木,都承載了一方百姓的鄉愁,兼有自然價值和人文價值。于琰峻帶領團隊聚焦古茶樹保護,對縣域登記在冊的古茶樹逐一開展調查核實,明確保護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疏漏。針對古茶樹死亡、未設置保護牌、私自懸掛飾品等保護管理職責落實不力等行為,依法向屬地政府發函核實情況,并向縣林業主管部門提出檢察建議,助推有關部門加強對古樹名木的定期巡查、掛牌建檔、搶救復壯等工作。 “我堅信: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干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就要攜著攻堅克難的心開啟‘攀峰之旅’。”于琰峻目光堅定地說道。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