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句問候、一抹微笑……警營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既不在偵查一線與犯罪作斗爭,也不走街串巷和群眾拉家常,但卻始終用耐心、細心和責任心,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故事。 莆田市公安局涵東派出所一線窗口,就有這樣一位“警花”——她堅守公安政務窗口10年,以專業、細膩、愛民的情懷扎根三尺服務臺,緊抓公安“放管服”改革有利契機,深入踐行“最多跑一次”理念,讓群眾真正感受到“門好進、事好辦、服務贊”。她,就是涵東派出所“一站式”綜合服務大廳民警方喜鳳。 再硬的骨頭也要“啃下來” 2022年4月,莆田市公安局涵江分局在“一窗通辦”改革中打破警種壁壘,整合戶政、交警、出入境、治安、海防等高頻業務,融入一個綜合業務窗口,全市率先啟用綜合服務窗口,真正讓轄區群眾“進一扇門、辦所有事”。 但改革從不是一蹴而就的,作為一名扎根公安政務服務一線的窗口人員,方喜鳳從“專科受理”到“全科通辦”,背后是無數次的技能培訓、流程優化和系統調試。 “萬事開頭難!我們多學一點,群眾就能少等一分鐘。”方喜鳳說。3年前剛接觸跨警種業務時,她常常加班學習政策法規,反復模擬操作流程,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滿了各類業務的辦理要點。 快,是態度;準,是責任;暖,是初心。方喜鳳沒有給自己太多的“緩沖期”,她迅速適應角色,全身心投入“邊學邊干”的火熱實踐中。憑著這一股實干的勁頭,方喜鳳很快從出入境“專科”出身的綜合業務“小白”成長為“全科能手”。 3年來,方喜鳳與同事共受理戶政業務68000余筆,交管業務近1萬筆,出入境、治安、海防業務600余筆,接待群眾超10萬人次,未出現因辦理事宜受到群眾投訴。 群眾少“跑路”是工作信念 “小小的辦證窗口,是公安機關與群眾的‘連心橋’。面對老百姓的需求,我們不僅要‘辦成事’,更要‘辦好事’。”方喜鳳是這么想,也是這么做的。 今年3月,一位老人來到窗口辦理遺產繼承。但因歷史檔案缺失,無法證明親屬關系。看著老人泛紅的眼眶,方喜鳳和同事主動聯系區檔案局、走訪社區,翻遍數十年前的戶籍底冊,終于在泛黃的紙張中找到了關鍵證明。 “民警同志,你們真是幫了我大忙!”老人顫抖著雙手接過材料,向她連聲道謝。 很多老人獨自前往綜合服務大廳辦理業務,只會用方言描述問題,常因詞不達意造成不便,方喜鳳總是耐下心來慢慢溝通。面對年事已高、行動不便而無法到派出所辦理身份證業務的老人,她常利用業余時間上門服務。 “我多跑點路,大家就能少跑一點路,盡我所能更多、更好、更快地服務群眾,是我的初衷和信念。”方喜鳳說,“當他們露出滿足的笑,就是我最有收獲感的時刻。” 窗口服務比拼的不僅是效率,更是“以真心換民心”的擔當。方喜鳳帶領窗口工作人員,對群眾陌生業務“陪著辦”,對群眾不便之事“幫著辦”,為行動困難人群“上門辦”,為“上班族”提供緊急事項“延時辦”,為轄區學校、企業提供入職及中高考等“專場辦”。3年來,該窗口共推行專場服務12場次、預約服務245次、延時服務420次。 多想一步方顯公安“溫度” “窗口工作不是簡單的落戶、辦證,更包含著群眾對政務服務的期盼和認可。在業務過硬的基礎上,從事窗口工作還必須掌握與群眾打交道的秘訣,及時消除風險隱患、化解矛盾糾紛。”對于方喜鳳來講,熱情微笑與耐心溝通正是她為轄區群眾解煩憂、促和諧的不二法門。 今年4月,陳女士帶著7歲的女兒來到窗口。原來,陳女士與前夫因矛盾離婚,現女兒由其撫養,但孩子早前跟隨前夫落戶,陳女士想將孩子戶口遷入涵東街道,為女兒就讀小學做準備。但因前夫不肯給陳女士戶口簿,導致其無法辦理,陳女士十分著急。 了解情況后,方喜鳳第一時間安撫陳女士,并認真細致地查看其帶來的資料,迅速電話動員并聯系社區民警給其前夫下發《告知書》。最終,陳女士如愿辦理好女兒的落戶手續。 多年來,方喜鳳始終堅持用“多說一句”的耐心、“多想一步”的智慧、“多跑一趟”的誠意,認真回應群眾的每一項訴求,讓一份份“問題清單”變成群眾的“滿意答卷”。 一樁樁、一件件民生小事,讓方喜鳳成了大家的貼心人,十多面紅艷金燦的錦旗,見證了群眾對她的信任與認可。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