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平市延平區檢察院推動整治房地產中介行業亂象—— 讓“暗箱操作”無處遁形 一套價格虛高的房屋交易合同、一條偽造的首付流水記錄、一份精心設計的“陰陽合同”……2024年下半年以來,南平市延平區檢察院以一起二手房交易案件為突破口,揭開房地產中介行業背后的亂象。經過數月調查及持續跟蹤監督,該院推動行業監管部門重拳整治,截至目前已促成轄區23家房產中介機構完成備案,讓“暗箱操作”無處遁形,為百姓安居筑起法治屏障。 “熱心陷阱” 牽出行業亂象 “他這個行為就是詐騙,騙我這種老實人!”2024年6月,市民黃某某氣沖沖地到延平區檢察院,向負責接待的檢察工作人員講述他的遭遇。 原來,2023年6月,黃某某在看一處二手房時,被南平某中介公司工作人員游某某“套路”:游某某在明知黃某某無錢支付首付款、無固定收入的情形下,為促成交易,“熱心”幫黃某某墊付部分首付款,協助買賣雙方簽訂“陰陽合同”;并向銀行提供虛高的房屋交易價格合同,協助偽造首付款交易流水,以騙取銀行高額貸款,用于償還其借給黃某某的首付借款和交易費用。而黃某某在背負高額稅費和還貸壓力后,才憤而向檢察機關控告。 了解情況后,檢察官向黃某某釋法說理,并及時與公安機關溝通聯系,要求進行初查。 回顧案件,不僅墊付部分首付款,還協助偽造交易流水、簽訂“陰陽合同”,虛報房價騙取銀行貸款……中介人員的一連串操作讓檢察官敏銳察覺到:這絕非個案!為此,檢察官不止于就案辦案,決定深挖案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一步步揭開真相。 深挖線索 直擊行業“病灶” 綜合涉房地產經紀領域相關投訴及辦理的刑事、信訪案件,延平區檢察院檢察官通過走訪調查發現,轄區房地產中介行業普遍存在違規賺取差價、協助偷逃稅款、代收資金未專戶管理等問題。 同時,檢察官在走訪轄區部分中介時發現,二手房的中介個體居多,其中大部分規模小、實力弱、門店逼仄、辦公設備簡陋,而且營業信息公示不全、證照不齊。 此外,檢察官還梳理12345便民服務平臺上34件涉及房地產中介的投訴案件,分析行業的現狀及存在的突出問題,發現房地產中介從業人員門檻較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法律意識淡薄;中介行業違法行為隱蔽,執法機構調查取證難;目前全區尚未成立房地產經紀行業自律組織,無健全的行規行約等。 “我們調取全區從事房地產中介業務的企業登記信息中發現,全區115家房地產經紀機構中,僅8家完成正規備案,大量中介機構游離于監管之外。長此以往,中介行業的不規范現象必然層出不窮,損害的正是老百姓的‘安居夢’。”檢察官表示。 制發建議 強化安居保障 “問題根源在于監管缺位和行業失序。”2024年8月,延平區檢察院針對全區房地產中介行業問題亂象召開聽證會,南平市公安局延平分局、區發展改革和科技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住房建設局相關工作人員參會,并邀請人民監督員、區政協委員、法律專業人士參會,積極聽取各方意見,攜手推動行業治理。 該院從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提高中介服務水平、提升從業人員操守、保障二手房交易安全出發,依法向相關部門發出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我們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及時跟蹤檢察建議落實情況,促進行政機關嚴格執法、依法行政,有效助推社會治理。”辦案檢察官介紹。 收到檢察建議后,相關部門迅速采取相關措施改進工作,嚴格落實中介備案制度,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讓23家房地產中介機構完成備案;對未在規定時間完成備案的企業,將暫停辦理存量房網簽備案業務,并對未備案的企業進行約談。同時,開展專項監督檢查,檢查全區7家房地產中介機構,并針對發現的問題要求立即予以整改。 “檢察機關發出的檢察建議,是對二手房亂象問題整治的有力舉措,是對民生問題的高度關注,更是維護市場制度、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決心。在檢察機關的督促下,房地產中介行政管理部門積極整改,規范中介市場的經營活動,不僅提升了消費者的滿意度和信任度,也為行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省人大代表吳昌富如是說。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