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恩怨,五招破冰。近日,政和縣司法局東平司法所巧用“聽、議、測、算、解”連環五招,成功調解一起長達十年的鄰里糾紛。五戶居民從劍拔弩張到握手言和,當事人對調解結果十分滿意,并紛紛稱贊司法所工作人員的“用心”。 2015年,政和縣東平鎮營前農場啟動危房改造項目,許某、劉某、葉某等五戶村民滿懷期待遷入新居。然而,因規劃調整導致戶數增加,原本設計為3排的房屋變為4排,最外圍的許某家門前道路因涉及舊烤煙房用地權屬爭議,始終未能硬化。這條寬僅2米的土路,晴天揚塵、雨天泥濘,成了五戶鄰里矛盾的導火索。 “我花5萬元買的烤煙房和地,修路占我的地就得補償!”許某態度堅決。而其他四戶則抱怨:“路太窄,消防車都進不來!”十年間,爭吵不斷升級,農場改制為社區后,土地權屬問題更加復雜。在相關部門多次調解未果的情況下,鎮政府最終將重任交至東平司法所。 司法所在了解情況后,發現了癥結所在:許某手持購買合同主張土地權益,但烤煙房周邊土地權屬存疑;居民要求道路至少拓寬至4米,卻面臨用地補償難題。這場糾紛不僅涉及經濟利益,更考驗調解人員的智慧。 面對這場“馬拉松式”糾紛,東平司法所以“聽、議、測、算、解”五招“絕學”,層層推進,逐一擊破難題。 廣開言路“聽”訴求。調解員與社區干部逐戶走訪,耐心傾聽五戶居民心聲。許某的委屈、葉某對消防隱患的擔憂、其他居民對土地權屬的質疑……調解員記錄下20余頁談話要點,最終鎖定爭議核心:道路寬度與補償標準的拉鋸戰。 集思廣益“議”方案。在社區“吃茶話事”點,調解員以政和白茶為媒,營造輕松協商氛圍。“先按2米硬化解燃眉之急,還是爭取拓寬至3.6米?”兩套方案被擺上臺面。調解員提議借鄉村振興政策申請項目資金,最終五戶居民達成“優先爭取拓寬,保底接受2米”的共識。 實地丈量“測”標的。兩套方案擺在眼前,究竟如何落地實施,需要精準的數據支撐。調解員帶眾人現場挖出許某所述的“界線暗溝”,實測可用道路寬度達2.65米。“若拓寬至3.6米,僅需占用40平方米土地。”精準的數據讓方案可行性大增。 情理交融“算”得失。經過前期嚴謹細致的工作,調解員深知,此時是促使雙方和解的關鍵時機。于是,現場就為當事方算出三本賬:經濟賬上,調解員算出補償金額約2300元;聲譽賬上,調解員以坑洼路影響形象為由,勸說大家各退一步;感情賬上,調解員以“六尺巷”典故觸動人心,而許某也終于松口:“補償可以商量。” 多方聯動“解”糾紛。就在協議即將達成時,社區書記提出補償金來源難題。關鍵時刻,許某主動放棄索賠:“鎮里和調解員這么盡心,我不能添亂!”此言一出,現場掌聲雷動,這一刻,十年的矛盾煙消云散,鄰里之間冰封已久的關系終于迎來了春天。 最終,調解員立即擬好協議書,許某等五戶居民及社區干部高興地在協議書上簽字,一起糾纏了十年的糾紛的成功調解,不僅消除了矛盾,更讓鄰里關系重歸和睦,為社會安全穩定與有效治理增添助力。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