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紅色法治基因 賦能基層治理現代化 ——新時代“楓橋經驗”新羅實踐館周年成績亮眼 9000余件矛盾糾紛調解成功、380余場浸潤式普法活動、覆蓋全區的法治網格構建……全省首創的新時代“楓橋經驗”新羅實踐館,在落成一周年之際交出亮眼成績單。這座矗立在西陂街道羊牯墩社區的紅色地標,正繼續以“一館一品三效”的創新實踐,為革命老區基層治理現代化寫下生動注腳。 實踐館激活治理新動能 “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新時代‘楓橋經驗’新羅實踐館。這里展示著我們在社會治理中的創新實踐,體現了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核心理念。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一下……” “一融二特三聯調”是新羅實踐館內展示的重要內容,這是在社會治理和人民調解領域的一次創新實踐:將政府、社會組織、群眾等各方資源融合起來,讓特色機制切實關懷到特殊人群中,針對不同類型的矛盾糾紛制定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從而構建“區-鎮-村”三級聯動的調解體系,確保矛盾能夠逐級化解,不積壓、不上交。 龍巖市新羅區司法局在此基礎上著力推進“一所一品”人民調解品牌建設,秉持“選好培優”原則,在創新中堅守正道。他們聚焦工作中的難點、堵點、重點與盲點,力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立足實際,大膽創新,以品牌創建引領司法所規范化建設和履職服務能力的全面提升。 近年來,新羅區司法局通過這一模式建立系統化、規范化的調解流程,使矛盾化解從單一主體的“單兵作戰”轉變為多部門協作的“兵團作戰”。實踐館不僅展示了實際調解案例,還總結提煉了寶貴的經驗,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新羅樣板”。這種樣板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參考依據,有助于推動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它體現了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核心理念,即“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多元共治織密平安防護網 2024年7月14日,吳女士與2位朋友參加G旅行社組織的甘肅青海旅游團,旅途中吳女士摔倒致左足跖骨骨折,要求提前結束行程并返回龍巖,隨后向旅行社提出約19600元的賠償要求,包括旅游費用約15000元及返程機票等交通費約4600元。雙方協商未果,吳女士配偶張先生于8月13日通過12345平臺投訴。實踐館調解人員接到新羅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求助后,當即派出人大代表共同處理。經梳理,認定旅行社及景區在安全保障方面存在不足,應承擔責任。但在賠償金額上,雙方互不讓步:投訴人要求9000元,旅行社僅同意支付6200元。8月28日,經現場調解,雙方達成協議,旅行社賠償8000元并通過銀行轉賬一次性支付。 為了更好地調解糾紛,館內特別設置了人大代表聯絡站,日常消費維權難題、勞動糾紛、婚姻家庭矛盾、房產繼承糾紛……這些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疑難雜癥”,在聯絡站一一實現“案結、事了、人和”。同時,通過聯合社區調解員、村居法律顧問、司法局紅土法治調解志愿服務隊等,推出預約服務、上門服務、法律援助等暖心舉措,促進矛盾糾紛快速化解。實踐館更成為調解能手的孵化基地,通過“名師帶徒”“案例擂臺”等特色培訓,培育出一級人民調解員6名,形成“調解一戶、教育一片”的輻射效應。針對農民工欠薪、家事糾紛等民生痛點,創新“流動調解室”“夜間調解臺”等服務模式,調解員穿梭于街巷阡陌,將大量矛盾化解在訴前。 “小調解”撬動“大平安”的數據印證著實踐成效:一年來,全區人民調解組織累計化解糾紛9202件,涉及金額逾1.2億元。 法治春雨浸潤萬家燈火 在社區的廣場上,普法志愿者小陳正熱情地向居民們講解著《民法典》宣傳冊。他指著年畫上一幅幅生動的漫畫,詳細地介紹著其中的法律知識。“阿姨您看,這份《民法典》宣傳冊里‘高空拋物要擔責’的場景,就是根據咱們小區去年調解的真實案例設計的。”小陳耐心地解釋道,圍觀的居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贊嘆聲。這幅年畫不僅展示了法律條文,還通過貼近生活的案例,讓居民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這些普法活動不僅提升了居民的法律素養,還促進了社區的和諧與穩定。居民們紛紛表示,通過這些活動,他們對法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學會了如何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普法志愿者們用他們的熱情和專業知識,為社區的法治建設貢獻重要力量,讓法治的種子在每一個居民心中生根發芽。 實踐館不僅是矛盾化解的終點站,更是法治傳播的始發地。“蒲公英”普法志愿者攜手“龍津法聲”宣講團,打造出“法治巖聲”“法治年畫進萬家”等特色品牌。一年間開展的380余場普法活動,如同法治春雨浸潤紅土地,發放的2萬余份法治文創產品讓法典條文“活”起來,3200余人次的法律咨詢記錄見證著群眾法治意識的覺醒。 “實踐館周年慶是新征程的起點。”新羅區司法局負責人表示,將深化“預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調解前、調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機制,以紅色基因續寫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嶄新篇章。這座矗立在改革前沿的治理地標,正以“紅色調解力”為筆,繪就革命老區長治久安的時代畫卷。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