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為貴”潤鄉土 ——平和縣文峰鎮綜治中心以溫情調解守護鄉間和諧 平和縣文峰鎮地處山水環抱之間,氣候溫潤宜人,常年花果飄香,一代代鄉民在此過著耕讀傳家的質樸生活。古代先賢曾在此地醫治疾病、傳授技術,留下許多濟世助人的善舉故事。時至今日,這些故事被經年累月地口耳相傳,化作“和為貴”的鄉間民約。 文峰鎮綜治中心深植本土生活智慧,將“以和平、和睦、和諧之心與人交往,懂得相互理解、包容、尊重”的“和為貴”思想化作調解時的“金句”,構建起“評理——調解——和解”的糾紛化解機制,用情感認同打開當事人的心結。 將心比心 糾紛畫上句號 今年3月8日清晨,6名農民工走進鎮綜治中心,反映去年底在文美村務工的工錢尚未討回。經了解,包工頭林某已因病去世,其家屬稱年前已付了部分工錢。然而,林某患急性白血病,治療花費近百萬元,最終不幸離世,他的妻子仍沉浸在悲痛中,目前實在無暇料理債務事宜。 調解室里,調解員先為農民工遞上溫茶,待他們情緒稍緩后才緩緩開口:“咱們鎮上的老輩人總講:‘做人要將心比心。’林某平日待人友善,這次并非惡意拖欠,實在是重病纏身,才落得如此境地,希望你們能體諒他家的難處。” 在調解員的勸導下,農民工也想起林某生前對他們的友好舉動,情緒漸漸平復,開始體諒林某家人的不易。 為妥善解決問題,調解員找到林某的岳父,用貼近生活的話語溝通:“幾個兄弟的工錢,說白了就是家里娃的學費、老人的藥錢,都是等米下鍋的急用錢。您看咱們鄉里鄉親的,能幫襯一點是一點。”老人聽后深受觸動,提出會盡力湊齊欠款。 在多次調解中,鄉間鄰里互助的溫情成為溝通的橋梁。最終,林某一家湊齊了工錢,農民工握著老人的手連連道謝。這起因突發變故引起的糾紛,在鄉土溫情中畫上了圓滿句號。 “當雙方都能找到共情點,矛盾就不再是冰冷的利益沖突,而是帶著溫度的人心互換。”文峰鎮綜治中心負責人說道。 厘清地界 柚山重煥生機 在文峰鎮漫山遍野的蜜柚園中,另一樁糾紛也在調解員的努力下,悄然化解。 1993年11月,一些群眾承包了村里山上25畝山田種植蜜柚,合同約定山田外擴種的果樹期滿后歸承包人所有。2023年底合同到期,村委會要求收回全部果園,承包人卻只肯歸還合同里的25畝。村委會委托測繪公司重新劃界,將山田外擴種的部分果樹圈入并轉包他人,雙方由此發生沖突。 接到調解請求后,調解員立即驅車到偏遠的蜜柚山。漫山果樹間,承包人拍案而起:“我們幾十年開荒擴種,現在說收就收?合同寫得明明白白,外擴果樹歸我們!” 村委會負責人也滿臉無奈:“早年測量不精準,實際租賃面積遠大于25畝,現在合同到期,總得給新承包人一個說法吧!” 通過和雙方溝通得知,矛盾的根源在于早期的合同不規范,導致雙方都覺得自己吃了虧。于是,調解員召集雙方面對面調解。 “當年的合同確實有瑕疵,但這些年你們開荒也不容易,滿山果樹都是血汗錢堆起來的。”調解員蹲在地上,用樹枝在泥土上畫出新舊地界,對承包人解釋。 隨后,調解員又對村委會負責人說道:“老百姓最看重契約,既然合同寫了外擴歸承包人,咱們就得認這個理。” 為客觀公正地厘清復雜的地界糾紛,調解員協調專業測繪隊重新勘測,在山林間奔波多少個來回,終于劃定了爭議地界。 經過幾個月反復溝通,雙方也終于互相理解了對方的難處,共同在柚子樹旁簽訂和解協議:原合同25畝地無償歸還,承包人在山田外擴種植并已轉包他人的果樹,村委會一次性適當補償開荒費用,補償后的果樹及權屬收歸村委會集體所有;其余擴種、未轉包的新地由承包人自行管理處置。 當雙方握手言和時,柚子山再次重煥生機。山風掠過層層柚葉,仿佛“和為貴”的千年回響在山間縈繞。 后記》》》 2024年至今,文峰鎮綜治中心共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32起。從討薪糾紛到土地爭議,文峰鎮綜治中心的調解記錄里,每頁都流淌著鄉土溫情。小鎮的古老智慧,也在新時代的基層沃土上,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和諧之花。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