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耕生態警務 貢獻“藏藍”力量 ——建寧縣公安局全力守護綠色寶庫 仲春時節,站在“秀起東南第一巔”的金饒山頂,放眼望去,滿目翠綠。“閩山之巔”,僅是建寧縣擁有的美稱之一。位于建寧縣域內的,還有承載著豐富生態資源和獨特自然景觀的福建閩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作為守護這幅生態畫卷的安全衛士,近年來,建寧縣公安局緊盯生態安全,立足公安職能作用,積極主動作為,持續打好生態環境資源保護“主動仗”和“整體仗”,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安全方面貢獻“藏藍”力量。 嚴防嚴打 守護生態綠色寶庫 “以前一到冬天,就有人進山砍樹,還有人下夾子捕野兔。現在有民警助力,不僅林子密了,動物也逐漸多了。”日前,當記者走進金鐃山景區,附近的村民笑著介紹這可喜的變化。 2024年6月,保護區一林長在巡護該片林區山場時,發現山林中出現大量捕獸夾,于是立即向該林區警長林辰輝反映。“你好警官,我發現有人在林區捕獵野生動物。” 接報后,林辰輝第一時間帶隊趕赴現場,在捕獸夾附近發現一個綁定了手機卡的遠程報警裝置。經過多方摸排,民警最終獲取該裝置綁定的手機號碼信息,進而精準鎖定了嫌疑人陳某,成功在陳某居住地將其抓獲,當場查獲陳某通過網絡購買的狩獵夾、彈簧套索30個(套)、報警器35個,并在其家中冰箱內查獲冰凍野豬、野兔、斑鳩、山麂等野生動物尸塊20余件。 利劍出鞘斬黑手,雷霆行動護生靈。為讓非法捕獵者無處遁形,建寧縣公安局根據保轄區內河道和林區情況,積極探索“河長+林長+警長”三長融合協作機制,重點打擊非法狩獵、電魚毒魚等破壞生態環境資源類違法犯罪行為。今年以來,共破獲3起非法狩獵案,抓獲非法狩獵犯罪嫌疑人3人,繳獲狩獵夾46套、報警器42個。 群防群治 打通護林綠色通道 建寧縣作為全國的天然氧吧,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2.54%,面對林區大而警力少的現狀,建寧縣公安局積極探索推行“警格+林格”群防群治模式,加強閩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治安管理和執法工作,在有限的警力中開辟出生態保護的無限可能。 2024年,該局森林警察大隊與保護區管理局協作共建了4片“森林警察林”和4個生態警務工作站,實現與多部門常態化開展聯勤聯動。 在夯實部門聯動根基的同時,建寧縣公安局不斷激活村干部、農家樂業主等“本地力量”,充分發揮他們人頭熟、底數清的優勢,連同組建了一批以基層資源管護隊伍為主要力量的“信息網”和“流動哨”——“生態義警隊”,通過信息共享平臺,實時交流有關保護區內動植物資源變化、人員流動等情況,以“毛細血管式”的基層動員織就一張覆蓋全域的生態情報網。 經營著鄉村人家餐館的劉女士便是“生態義警隊”中的一員,游客進店消費時,她常常向游客普及保護生態環境的知識和村規民約。平時,她還會和隊員們開展垃圾分類、舊物利用、生活污水按規定排放等志愿活動。生態是發展的基礎和根本。通過這種常態化緊密協作機制,越來越多的群眾成為守護綠水青山的主角,近年來,閩江源保護區發現解決生態問題隱患12處,成功救助國家重點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5頭(只)、“三有”動物16只,生態警情下降40%。 立體宣防 擦亮文旅綠色品牌 “穿藍衣服的大哥,請立即熄滅你扔出去的煙頭!”據林辰輝介紹,這是清明假期無人機巡查的第5次現場喊話。“我們發出第一次警告后,群眾都會繃緊神經,并在第一時間將帶有火星或低燃點的物品熄滅或帶離現場。” 生態環境易破壞、難修復,源頭預防至關重要。針對森林防火期和旅游旺季,建寧縣公安局積極探索“步巡+車巡+機巡+夜巡”的四巡模式,通過“人防+技防”“宣傳+整治”等方式,切實筑牢生態安全“防護網”。同時,組織警力深入轄區懸掛標語、向群眾普及和解答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穩步提高生態保護能力。 “以往到保護區核心地帶進行巡查需要駕車翻山越嶺近一小時,現在我們通過‘高空鷹眼+地面聯動’模式,20分鐘就能對景區和林區完成全方位巡查。”森林警察大隊大隊長黃勝指著轄區巡防圖介紹說。2024年,建寧縣公安局通過實地踏查、無人機空中巡查重點林區部位70余處,勸導違規用火行為11起,從源頭擰緊了防火“安全閥”,守牢了這片綠色寶庫。 如今,建寧山林愈加茂密青翠,而變美的不僅是生態景色,更有這里的農家樂炊煙、百姓和游客。為切實守護好這幅“山清水秀人和”風景畫,建寧縣公安局將步履不停,繼續和潺潺溪水交談,與茫茫群山做伴……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