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田秀嶼法院湄洲人民法庭以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為引領,立足海島區位優勢,將司法服務融入基層治理、文化傳承與生態保護,探索出一條“法潤海絲、和合共融”的司法為民新路徑。 近兩年來,湄洲人民法庭共受理各類矛盾糾紛643件,其中調解236件,為海島高質量發展注入法治動能。 近日,湄洲法庭成功調解了一起因旅游交通事故引發的賠償糾紛案件。承辦法官以法律為基準,高效運用“三步調解法”,促成矛盾雙方達成和解,展現了司法調解在基層治理中的溫度與智慧。 “法官,我是個外地游客,這個案件您一定要為我主持公道。”不久前,漳州游客莊女士在湄洲島游玩過程中,其騎行的電動自行車與當地居民鄭某某駕駛的低速電動車發生意外碰撞,導致莊女士受傷,經鑒定構成十級傷殘。 事故發生后,鄭某某主動將其送醫并積極墊付醫藥費。但因后續賠償問題協商未果,莊女士遂將鄭某某、車輛實際所有者莊某某及保險公司一并訴至法院,要求賠償醫療費、誤工費等共計25萬余元。 案件受理后,承辦法官立即向各方了解案情,并組織調解,但因各方分歧較大,案件一時間陷入僵局。面對復雜局面,承辦法官以情理融法理,向案件當事人逐一耐心釋法說理。 承辦法官現場厘清交強險賠償范圍、交通事故賠償標準計算等法理問題,經多輪調解,各方最終達成和解,并簽署調解協議。 莊女士在收到賠償款后,向承辦法官特意致謝:“外出旅行的過程中發生這樣的意外讓我心里很難受,原本以為這個官司要打很久,沒想到法官這么快就幫我們解決了。我會把這份溫暖帶回漳州,真的非常感謝你們!” 近年來,隨著湄洲島文旅經濟的快速發展,島內交通工具需求增長較快。觀光車、民宿接駁車輛電動自行車等租賃行為日益增多,相關交通事故時有發生。 2024年,湄洲法庭結合審判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發出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相關司法建議,與鄉鎮、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動,把好交通安全第一關。 針對旅游旺季糾紛高發的特點,湄洲法庭積極完善旅游糾紛調處機制。與市場監督管理分局協同設立“旅游消費糾紛訴非聯動中心”,規范訴調對接程序,設立旅游糾紛調解工作室,指派法官入駐辦公,推動旅游品質、食品安全提質升級,助力《“放心游湄洲”旅游投訴、快處、先賠實施辦法》高效施行。 2024年,湄洲法庭依托多元調解機制,成功化解多起包括離婚、同居關系子女撫養在內的家事糾紛。承辦法官聯合省人大代表及基層調解組織,以“法官釋法+代表(調解員)說理”突破溝通壁壘,最終促成各方達成和解,以和合共融彰顯司法溫情。 周某、黃某于2021年初相親認識,經過短期見面接觸后,于 2021年3月訂婚。2023年4月21日雙方生育一子,但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 周某懷孕后,黃某對周某態度冷淡。孩子出生后,雙方感情破裂且不可調和,無法共同生活撫育孩子,周某遂訴至法院。 因撫養費問題一直無法得到解決,周某情緒較為激動,各方矛盾較深,案件陷入溝通困境。 為高效化解矛盾糾紛,承辦法官主動聯系鎮政府、司法所等部門組成調解團隊,并邀請省人大代表朱九珍一起參與調解,希望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此后,朱九珍與承辦法官多次聯動鎮包片干部、村委會干部到雙方當事人家中走訪,面對面給當事人及其家屬做思想工作。 經過多番調解,審判團隊以“背對背溝通”“面對面懇談”的方式,最終促成雙方和解,案件得以順利解決。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湄洲法庭伴隨著潮起潮落間的法治之光,在基層治理的浪潮中破浪前行。在這里,法治不再僅是冰冷的條文,而是融入傳統文化的溫情勸解,是托起百姓幸福的溫暖力量。 下一步,湄洲法庭將繼續深化“旅游+文化+家事”三維治理模式,用點滴服務照亮海島的每個角落,溫暖百姓心田。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